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80%发病于35~50岁,且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约1:3,也就是说,类风关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因此,对于一名患有类风关的准妈妈来说,心中难免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疑虑。
疑虑一:类风关会影响怀孕吗?怀孕会使我的病情加重吗?
类风关这个病本身对病人的受孕能力影响不大,并且54%~90%的病人怀孕后类风关病情会好转。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怀孕能治类风关”。
然而,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类风关病人在产后6~8个月内病情都会复发或加重(多数在产后1~4个月内复发)。因此,尽管妊娠对类风关病情有好处,但类风关病人怀孕仍应慎重。
一方面类风关疾病本身对妊娠及分娩有影响,它可增加孕妇子痫前期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使早产增多,剖宫产率增加;可增加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因此类风关病人在计划怀孕前应找专科医生评估病情,若病情活动伴严重关节外症状,如发热、贫血、血管炎、心肺疾患等应暂时避免妊娠,接受正规的抗风湿治疗。
另一方面治疗类风关的药物对孕妇及胎儿有潜在影响,所以需停用对妊娠有不利影响的药物足够时间后方可妊娠。
疑虑二:治疗类风关的药对胎儿会有什么影响?
目前治疗类风关的抗风湿药主要有四类: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
就目前所知,激素的致畸作用很小;非甾体抗炎药在妊娠早期使用,有低度的胎儿先天畸形和流产的危险,妊娠晚期使用,则有动脉导管早闭及其它并发症的危险。因此,类风关孕妇,尤其在妊娠早期及妊娠后期,必须严格限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分娩前6~8周,最好是妊娠32周,停用一切非甾体抗炎药。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中,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因其会影响胎儿或导致流产,妊娠期应禁用;柳氮磺吡啶本身的致畸危险性很小,但它可抑制叶酸合成从而导致胎儿神经导管及心血管发育缺陷、口腔畸形等,因此使用柳氮磺吡啶时应常规补充叶酸;羟氯喹的致畸危险性也很小。
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英孚利昔单抗、阿达木等,由于上市时间不长,人类妊娠的数据很少,其致畸危险尚不能确定。
疑虑三:如果我准备怀小宝宝,我现在吃的治疗类风关的药物哪些要停用,停用多久才行?
类风关病人怀孕前必须停用细胞毒免疫抑制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
由于甲氨蝶呤广泛沉积于组织中,在肝脏的聚积时间长达116天,受孕前至少应停用4个月,同时补充叶酸直至妊娠结束。
来氟米特的半衰期约2周,其活性代谢产物参与了广泛的肠肝循环,需经2年才能清除。因此,已经服用了来氟米特的类风关病人受孕前光停药是不够的,最好在妊娠前检测血药浓度,若血药浓度≥0.02毫克/升,应连服11天消胆胺,以排除体内药物。之后应至少间隔2周复查血药浓度2次,若血药浓度仍不够低,可再次服用消胆胺。停用消胆胺后,应至少经过3个月经周期方能妊娠。
疑虑四:怀孕期间,我需要吃药吗?吃什么药呢?
类风关病人妊娠期间,由于病情缓解,有些药物可以停用,若症状未完全缓解,可服用小剂量激素如泼尼松。
泼尼松在通过胎盘时大部分被胎盘代谢失活,在胎儿体内的浓度很低,仅相当于母体剂量的10%,因而对胎儿影响不大。若使用激素时间较长,应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制剂。
需注意的是,妊娠期间激素控制孕妇类风关症状不要用地塞米松,因为地塞米松透过胎盘比例大,可在胎儿中达较高浓度。孕妇服用地塞米松多用于治疗胎儿疾患,如肺成熟障碍。
另外,由于激素可能会增加胎儿腭裂的风险,因此应避免在妊娠前3个月使用大剂量激素(相当于每天每公斤体重泼尼松1~2mg)。妊娠中晚期长时间服激素会增加妊娠糖尿病、高血压、水钠潴留、胎膜早破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
疑虑五:生完小宝宝后,我可以哺乳吗?
由于类风关病人通常在产后1~4个月内病情复发,尤其是哺乳者。哺乳不仅可增加母亲类风关复发的危险,而且乳汁中含不同浓度的抗风湿药,可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类风关孕妇产后要尽快复诊,一方面了解自身类风关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还要了解抗风湿药对哺乳的影响。
多数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哺乳期,但可增加新生儿黄疸和核黄疸风险。若因病情需要,最好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如布洛芬)或改用小剂量激素。激素可由乳汁微量分泌,经乳汁摄入的药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