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古籍称之为“乳岩”。无生育史或无哺乳史的妇女,月经过早来潮或绝经期愈晚的妇女,以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乳腺癌较少发生。其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有乳头溢血,晚期溃烂。体质虚弱之人易患此病,情志内伤,忧思郁怒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病因病机
乳腺癌的发生、复发、转移同机体正气不足,人体对外来邪毒抵御的能力下降,有着极大的关系。乳腺癌一旦被发现,目前治疗多选用手术、放疗、化疗等,尽管癌肿已被切除或控制,但机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正气受损,抗病能力低下,不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转移,影响预后及生存质量。乳癌根治手术虽然已将癌灶切除,然而癌细胞及毒素早已侵袭或滞留于血液之中、是为邪滞之一,术后放化疗,其药毒续扰为邪滞之二,病者体内代谢不断产生湿热痰浊、痰瘀胶结为毒,为邪滞之三。所以乳腺癌术后以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肝脾肾虚为本,而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滞血瘀,痰凝结毒为标。
临床表现
无痛性乳房肿块是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第一症状,约占95~98。肿块好发部位为乳房的外上方,其次为内上方。大多为单发,肿块早期和中期能活动,晚期则固定不移。肿块的大小不一,能在越小发现越好,大多数肿块质地都较硬,触摸上去边界不清楚,当发生周围浸润时可以与表皮粘连,皮肤出现凹陷、牵拉、“橘皮样”改变。
也有一部分恶性肿瘤可以出现疼痛,多以牵拉痛、钝痛、放射状痛为主。乳头的内陷、牵拉、偏移也是典型的表现,肿块往往在被牵拉的方向处,触诊时可以发现。
乳头导管单乳管溢血,同样是导管内病变,但尤其要注意乳腺癌,有上述表现再加上或有腋下淋巴结肿大,可以说是乳腺癌较典型的临床表现。随着癌肿的浸润发展,出现疼痛,乳房皮肤及外形改变,肿块固定不移,乳头溢液,全身消瘦,腋下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均可发生转移。晚期出现血行转移及转移器官损坏的症状。
治疗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古代医家重视乳癌之辨证,今主张乳癌早期手术,重视乳癌手术后之辨证治疗,临床应诊者大多均已作乳癌根治手术,古人描述的“山岩崩破如熟石榴,内溃深洞如岩穴,凸者如“泛莲”的乳癌晚期症状,临床已实属鲜见,因此,乳癌辨证施治的重心应转移到术后、放疗化疗时或放化疗之后。
乳腺癌术后“扶正祛邪”是治之大法,重在“扶正”。扶正,是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祛邪,是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机体的一种治疗原则。
据文献资料报道,100例复发转移患者中,有70%是在术后2年内发生的。据分析,在此期间患者经历大手术创伤,又经放化疗损害,加上内分泌治疗对机体内分泌代谢等内环境的干扰,整体虚弱是主要的,加上岁月漫长流逝,诸多烦心操劳,中青年患者的精神压力,中老年患者的家务重担,又不注意调摄,正气受挫,蛰伏之邪毒容易蕴发走窜。因此,“扶正祛邪”的治疗应重在“扶正”,使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达到平衡与协调,使正气恢复,达到正胜邪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生存率。
食疗方
中医倡导医食同源,从《神农本草经》以来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一直把“药食同源,药食同用”作为预防与治疗疾病的重要观点。对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合理适宜的饮食能增加人体的营养,提高抗癌药物的效果,具有“悦神爽志,以资气血”的功效。乳腺癌形成之后,大量消耗人体的营养物质,加之忧思伤脾,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特别是经手术或放疗、化疗后元气大伤,气阴两亏,宜清淡且易消化的补益食物。
属清补的食物主要有山药、莲子、百合、甲鱼、鸭蛋、牛乳、薏苡仁等。
属温补的食品主要有羊肉、牛肉、狗肉、鸡、鸽、鳝鱼、海参、桂圆、荔枝、糯米等。
和胃降逆、益气养血之品,如鲜姜汁、甘蔗汁、鲜果汁、桑堪果汁、佛手、番茄、黑梗米、白扁豆、灵芝、黑木耳、向日葵子、百合、菌菇类、龟、乌鸡、紫河车、桂圆肉及红枣等
食用真菌猴头菇、香菇、银耳等营养丰富,特别是蘑菇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宜于乳腺癌患者食用。
在此推荐一些用于乳腺癌的食疗方,以供参考。
1、天门冬茶
主料:天门冬8克,绿茶2克。
制法:将天门冬洗净晾干,切成饮片,与绿茶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
服法:代茶饮,一般可冲泡3~5次,饮至最后,天门冬饮片可同时嚼食咽下。
功效:养阴清火,生津润燥,防癌抗癌。适用于早期乳腺癌。
制法:将当归、黄芪加水煎取药汁,加入白糖融化成药糖液,备用。另将粳米淘净,加适量水煮,待米快熟时加入药糖液,再继续煮至熟。
服法:早晚分食。
功效: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功能。适用于乳腺癌等癌症手术后气血虚弱、免疫功能低下者。
总之,乳腺癌术后围化疗期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优势在于可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化疗辅助用药的剂量,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按时按量完成化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中医药在乳腺癌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以及巩固期的治疗中有着广阔的适应证和独特的优势。
预防调护
1、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排除不良的刺激与干扰,正确面对疾病的变化。乳癌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定期检查,照样与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2、避免过度操劳,尤其是术后2年以上又相当稳定者,容易放松警惕。常常超过自身能力承担家务或工作责任,致使体内邪浊蕴发,复发转移。因此特别要警示术后2年以上的病情稳定的中青年患者, 千万珍惜这个稳定期,稳定期超过10年,复发转移率就极低了。
3、生活要有规律,食宿有序,保持体态,避免肥胖;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尤其应在室外绿化环境或公园内快步活动锻炼,逐步增加活动量,亦自然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4、中年患者停经半年、10个月的,现在又临经,亦不必惊慌,说明身体日渐恢复。该有月经的年龄段硬是抑制月经,反而扰乱了体内正常的生理、内分泌与代谢功能,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这并不可取。
5、定期检查。乳癌术后防复发与转移,是医患双方最关切的问题,因此须在坚持治疗的基础上,定期检查。如果手术中发现有腋淋巴结转移,或保乳手术的,应在1~2年内,每3个月检查一次;若无腋淋巴结转移的,2年内半年查一次,2年后可每一年查一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