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疾病中的常见病,属中医“乳痈”范围。临床以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为特征。绝大多数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因发病原因和发病时期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在哺乳期发生的称外吹乳痈(又称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在妊娠期发生的称内吹乳痈(又称妊娠期急性乳腺炎),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的称不乳儿乳痈(又称非妊娠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上以外吹乳痈最为常见,约占95,内吹乳痈较少,不乳儿乳痈则更少。
由于对外吹乳痈的防治不但关系到产妇的康复,而且关系到哺乳及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颇受医家重视。现代中医对本病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治疗乳痈,既有科学性,又有先进性,其疗效目前也处于领先水平。
1、原发病因
正气虚损:妇女产后失血耗气,正气不足,腠理不密,抵御外邪的功能下降,外邪趁虚而入,引发本病。
情志内伤:乳头属厥阴肝经,肝主疏泄,调节乳汁分泌。妇人新产,气血损耗较多,不能濡养肝经,肝失所养,疏泄失畅;加之乳母心情不畅,不知调养,暴怒忧郁,导致肝郁气滞,使乳汁发生壅滞而结块,郁而化热,热盛肉腐而成乳痈。
饮食不节:乳房属阳明胃经,乳汁为气血所化。妇人产后饮食不节,妄用膏粱厚味进补,而致脾胃运化失职,脾胃积热,胃火较盛,导致气血凝滞,乳络阻塞,湿热浊气壅结而发本病。
胎气上冲:妊娠期间,胎气旺盛,胸满气上,气机失于疏泄,邪热蕴蒸阳明胃经,以致结肿而发内吹乳痈。
2、继发病因
乳汁郁积: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新产妇乳头娇嫩容易破损,或乳头先天内缩畸形,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成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乳痈。
外邪侵袭:初产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风邪外袭;或乳儿口气{热,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或乳头畸形、凹陷或乳头破碎,毒邪外侵,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3、诱发因素
情志郁怒、乳头皲裂、破碎、乳头内陷、过小、乳多积滞、挤奶用力不当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西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抵抗力下降,乳头破损,乳汁淤积,细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继发感染而成。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临床表现:
患者多数是哺乳期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1)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排乳不畅,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可有乳头破裂糜烂。伴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
(2)化脓时: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雀啄样疼痛,皮色{红,皮肤灼热。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按之疼痛。至乳房红肿热痛的第十天左右,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全身症状加剧,高热不退。
(3)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发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溃后久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即形成乳漏。
治疗:
1、中医辨证治疗: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乳汁淤积,热毒内盛,其治疗以疏肝清热、通乳消肿为主,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药用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陈皮、栀子、金银花、连翘、柴胡、甘草等。
通乳加穿山甲、木通、王不留行;气郁加橘叶、川楝子;发热明显加生石膏、重用黄芩;肿胀痛者加乳香、没药、赤芍;需要回乳者加焦山楂、焦麦芽。同时可外敷金黄膏、玉露膏。对乳汁排出不畅者,可定时进行乳房按摩。
成脓期:如脓肿确已形成,应及时予以切开排脓。切开排脓后,局部可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排毒,并用“红油膏”纱布外敷。如果有袋脓现象,则可用垫棉法治疗,即在脓腔下方放置一棉垫,并予加压包扎,使脓液不致潴留。
如果形成乳房局部窦道,则可用“五五丹”药捻插入窦道,以腐蚀管壁,待脓液消失后,予“生肌散”促进窦道愈合。除局部治疗外,仍可予以适当的内服药物,以促进托毒排脓,扶助正气,加速疮口愈合。
2、西医治疗:
西医西药治疗可口服或注射抗生素,特别是严重的感染,局部及全身症状明显时,应早期足量应用有效的抗生素。目前各类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但对急性乳腺炎来说,普通青霉素仍是极其有效的,因此我们建议,只要不过敏,抗生素宜首选青霉素,以静脉注射效果为好。
需要说明的是,最好不要因图省事,而只用抗生素治疗,不接受中医中药治疗。单用抗生素有时会使乳房的急性炎症迁延难愈,形成僵块。由于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优势,故应以中医中药为主,在适当的时机予以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临床会取得很好的疗效。
3、外治
①如意金黄散以醋或白酒调成糊状,粘敷病变局部。
②鲜蒲公英60~120g,葱白30~60g,捣烂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绷带或三角巾扎紧,每天换药1次。
③三黄膏外敷: 三黄膏,即黄柏、大黄、黄芩各等份,研成细面,用凉开水、蜂蜜或等量凡士林调成膏。
4、其他疗法:按摩、针刺、艾灸、敷贴、穴位注射法、塞鼻法、掐挤法、药浴疗法等。
(1)丝瓜络白酒饮
主料:丝瓜络(干品)20克,白酒40毫升。
主料的药用价值:
丝瓜络:味甘,性平、略偏凉。有泻热生津止渴、清热凉血解毒、祛风化痰、止咳平喘、通经络、行血脉、消浮肿、下乳汁之功效。
白酒:味苦、辛,性温。有通脉行气、舒筋活络、少饮提神、暖胃辟寒、止痛、作药引之功效。
制法:将干丝瓜络放入碗中,用麻杆火烧成炭粉末,加入40毫升白酒,搅匀即可。
服法:每日一次,连用3次。
功效:本品具有通经活络、清热化痰、散郁行滞之功效,适用于乳腺炎早期者食用。
(2)蒲公英粥
主料:蒲公英90克(干品50克),粳米100克。
辅料:清水适量,白糖适量。
主料的药用价值: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
粳米: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养精除烦、壮筋骨、止渴止泻之功效。
制法:
(1)先将蒲公英去杂洗净切碎,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待用。
(2)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与药液一起煮至成粥,加点白糖调味即可。
服法: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连用5天。
功效: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适于乳腺炎脓肿形成期者食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