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几十年来,经森田的后继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一种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并被国际公认的、一种有效实用的心理疗法。具有神经质倾向的人求生欲望强烈,内省力强,将专注力指向自己的生命安全,当专注力过分集中在某种内感不适上,这些不适就会越演越烈,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疗法就是要打破这种精神交互作用,同时协调欲望和压抑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治疗神经症、植物神经失调等身心疾病。森田对神经症的发生机制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神经症发生的基础是神经质,其表现是精神内向,内省力很强,有疑病倾向,对自己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都很敏感过分注意、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生存欲强,求全欲也强。他们经常把人们司空见惯了的正常生理反应或轻度不适感视为病态,精神过度紧张、忧心忡忡,久而久之,导致疾病,并于身心之间造成恶性循环。使病症愈演愈烈。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产物。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质所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换句话说,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观念症、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等神经症发病的基础。具有疑病素质的人自下而上欲望强,希望健康、幸福、努力向上,但内省力也强,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生命安全的精神安宁担心。他们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悸等,误认为是病而恐惧、紧张。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在其影响下,患者陷入内心冲突状态,形成神经衰弱和发作神经症。
森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有明显的神经质症状,12岁时还尿尿,16岁以后时常头疼、心跳快、容易疲劳,还有其他神经衰弱症状,中学时曾思肠伤寒病,虽多方求医,坚持治疗,但收效甚微,老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直至他上大学一年级时因受其症状的折磨,学业都难以坚持,考试将至,感觉难以应付,抑郁气愤之下,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遂放弃一切治疗,彻夜不眠地拼命学习。结果却出乎意料:考试成绩很好,而且多年缠身的各种症状竟不治自愈。由此,他悟到以前的病都是假想出来的,根本就没有病。因此森田正马认为,由神经质导致的神经症可以通过"听其自然"的办法切断心身之间的恶性循环,指导病人把对病的过度重视的焦虑态度转变为"听其自然"的无视态度,情绪就自然得以放松,使各种不良感受自消自灭,直至病愈。
森田还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也存在着一种类似屈肌和伸肌的互相调节的拮抗作用。例如: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观念、情感和意向,同时也会产生与此相反的观念、情感和意向以调节人的行为。森田称之为精神拮抗作用。比如:恐惧时常出现的不要怕心理;受表扬时反而涌现内疚的感情;出现对某人不敬的念头的同时会想到,这个念头是错误的而加以否定,这个想法说出来会招来不幸而不再想它。这种拮抗作用的存在,可以保证人的精神安定和恒定的安全感。因此,与自己理性不符合的观念任何正常人都会有的,只是一闪即逝不留痕迹。而有疑病素质且拮抗作用过强的人,这些观念一旦出现,便固执地重复,同时又反复控制,形成拮抗对立。
通过精神交互作用,产生强迫观念症。另外,森田认为,有疑病素质的人是"完善主义者",他们往往在欲求与现实之间,在"理应如此"和"事已如此"之间形成"思想矛盾",并力图解决些现实无法解决的矛盾,对客观现实采取主观强求的态度,促使症状越来越严重。
(1)普通神经质:即神经衰弱,包括失眠症、头痛、头重、头脑不清、感觉异常、易兴奋、易疲劳、脑力减退、乏力感、胃肠神经症、劣等感、不必要的忧虑、性功能障碍、眩晕、书写痉挛、耳鸣、震颤、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强迫观念症(包括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赤面恐怖、对视恐怖、自己表情恐怖等)、不洁恐怖、疾病恐怖、不完全恐怖、学校恐怖、尖锐恐怖、高处恐怖、杂念恐怖等;
(3)发作性神经质:心悸发作、焦虑发作、呼吸困难等。
森田疗法专家高良武久认为,森田疗法不可能治愈所有神经症,只有神经质才是森田疗法的真正适应症。由此可见,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状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由于疑病素质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诱因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经质症状。而造成神经质症状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事实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
根据上述理论,森田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原理与方法,疗法的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其治疗原理可概括为两点:
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
森田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实际体验到才能有所改变。而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
(1)什么叫顺其自然呢?
森田把它看作是相当佛禅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就是让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平常的事,看得很严重而产生抗拒之心,结果使自己陷入了神经质的旋涡。这就与上述规律的第四条及第五条相符合,即由于集中注意于令其感到厌恶的情感,并不断压抑这种情感而使之受到强化,经多次反复而培养起他对人极度恐惧的体验,而这一过程又违背了上述第一、二条规律。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使患者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自己怕情感,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2)要认清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神经质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要改变这一点,就得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疾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这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的;但是否去做不理智的事情,却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因此,不必去对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同时,还要认清精神拮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认识到人有对生的欲望和对死的恐惧两种相互对立的心理现象,并接受这种心理现象,而不必为出现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也不必拼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冲突之中。
(3)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身心异常,只是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将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状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使症状得以减轻直至消除。比如:对人恐怖患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情,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反而会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
(4)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这一思想矛盾的特征就是以主观想象代ae客观事实,来"理应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森田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断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此皆力所不能及之事,而强为之,当然痛苦难忍。然而,何谓自然?夏热冬寒乃自然规律,要想使夏不热、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则人为的拙策;按照自然规律,服从、忍受,就是顺应自然。"针对思想矛盾,森田提出了"事实唯真"的观点,意即"事实即是真理",并以此作为座右铭。他说:"吾人不要把情绪或想象,误认为事实来欺骗自己。因为不论你是否同意,事实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就是事实,所以人必须承认事实。认清自己的精神实质,就是自觉;如实地确认外界,就是真理。"只有使人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
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以学习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是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动。即"为所当为"是指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是对顺应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
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森田疗法认为,改变患者的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还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且能见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都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度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是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这样做的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现,原来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就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束缚行动的模式。
面对现实,陶冶性格。森田疗法的专家高武良久指出:"人的行动一般会影响其性格,不可否认,一定的性格又会指导其做出一定的事情,但仅仅看到这一方面,则是一个片面性的认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行动会造就我们的性格'这一客观事实。正是这一点,才是神经质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
神经质患者的精神冲突,往往停留在患者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却采取了一种逃避和敷衍的态度,事实上,单凭个人主观意志的努力,是无法脱神经质症状的苦恼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会使思维变得更加实际和深刻。实际行动才是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对此,高武良久举例说,要学会游泳,不跳入水中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即使完全不会游泳,跳入水中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后再逐步学习必要的技术。与此道理相同,神经质症患者无论怎么痛苦,也会在别人指导下做到,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自信的体验。要想见人不再感到恐惧,只有坚持与人接触,在实际触中采用顺其自然的态度,使恐惧感下降,而逐步获得自信。前面已经谈到,"为所当为"有助于使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内向型性格产生某种改变的过程。
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为所当为",有助于陶冶神经质性格。这种陶冶并非彻底改变,而是对其性格的不同部分进行扬弃。即发扬神经质性格中的长处;认真、勤奋。富有责任感等,拼弃神经质性格中的致病之处:神经质的极端的内省及完善欲。
由此可见,顺应自然既不是对症状的消极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来的规律行事,凭症状存在,不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生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治疗原则的着眼点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陶冶性格。这活涌疗原则还反映了森田疗法对意志、性感、行动和情格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即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改为人的行为来改变一个人的情感,陶冶一个人的性格。
森田疗法的治疗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无论是住院或门诊治疗,都应注意选择那些除表现为神经质症状之外,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反省心、自身也在积极作着努力的症状,有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强烈愿望的病人,如仅有某些症状,没有强烈的求治动机,是不宜施行森田疗法的。
1、住院治疗。
在确定依断和适应症以后,要身病人讲明病的性质,并将有关神经质心理病理学说介绍给他们,告诉他们没有严重疾病,以消除他们不必要的担心的顾虑。住院治疗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绝对卧床期。一般为4―7天。病人独居一室,除了吃饭,人厕外,其余时间不得下床活动,禁止会客、谈话、吸烟、读书、写字等等。在此期间,病人自然会出现各种想法,尤其是对病的各种烦恼和苦闷,因而可能使病痛暂时加剧和难以忍受,对治疗表示怀疑,少数病人甚至要求中止治疗而出院,当病人把所有烦恼的事情都想过之后,就没有什么可以再想的了,就会感到无聊。所以,第一期又称无聊期。此后,病人自然要求下床做些什么,便进入第二期。
(2)轻工作期。4―7天。仍然禁止读书、交际,每天卧床时间保持7―8小时,白天可以到户外活动。如在室外可做些诸如扫院子、擦玻璃等简单、单调的劳动,在室内可进行书法、绘画、糊纸袋等活动。一般从第3天开始,可逐渐放宽对患者工作量的限制,并要求患者开始写日记,不许写关于病的问题,只写一天干了些什么、有什么体会,施治者每天检查日记并加评语,引导病人避开对病的注意,关心外界活动。
(3)重工作期。一般为4―7天。继续禁止会客、娱乐,参加较重的体力劳动,如除草、帮厨、清理环境卫生、做家务、木工活、工艺劳动等。在这一阶段,病人可以读书,主要是森田写的关于神经症学说的书,还可阅讯历史、传记、科普读物等,每晚要求患者记治疗日记。患者在医院里和其他病人一起劳动,互相不谈自己的病。此阶段的目的在于,通过努力工作,使患者体验完成工作后的喜悦,培养忍耐力。在这之中学会对症状置之不理,进一步将精神活动能量转向外部世界。
(4)生活锻炼期,又称回归社会准备期。一般为1―2周。
此期为患者出院做准备,要指导患者回归原社会环境,恢复原社会角色。此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允许他白天回到原来单位,或在医院参与某些管理工作等较复杂的社会活动。无论参加何种活动,都要求每晚仍回病房,并坚持记日记。其目的是使患者在工作、人际交往及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体验顺应自然的原则,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以上各期的情况,是对一般治疗情况的描述,对每个具体患者而言,还要根据其情况来决定治疗的进程。治疗周期会因此长短不一,时间短的约三周即可,长的则可能需要60―70天,平均周期一般为40―50天。
住院治疗的目的是,使病人对精神的自然流动及其演变有实际的体会,消除以前对病的臆断和误解,达到心理上的"自然流动、无所住心"的状态。因此,对卧床期可能流露出的心理状态,事前不能向病人说明,这点很重要。因为病人事前如果知道在此期间会产生无聊、悲观的情绪,会使之采取预期的态度,心理的自然流动就会被歪曲。当然,在采用住院疗法之前,施治者应先使患者对森田住院疗法的过程有一大致的了解,患者可自己作出是否入院治疗的决定。患者的求治欲望越强,越有利于治疗。
2、门诊治疗。
门诊治疗仍须遵循森田疗法的基本原则。但由于门诊治疗没有住院治疗所具有的特定环境,不能采用卧床及作出布置方式进行治疗,因此具有与住院疗法的不同特点。
门诊治疗主要通过施治者与患者一对一的交谈方式进行,一般一周一次或两次。施治者应注意对患者的共情并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施治者应在掌握患者生活史的基础上,尽可能理解患者的现实情况,不以症状作为讨论的主要内容,鼓励患者面对现实生活,放弃神经质的抵抗症状的立场,认识到事物不以自己的主观愿望而转移,认识到接受症状的本来面目,不试图去控制,症状就会改观。最后鼓励患者要承担自己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在治疗中,施治者应尽可能用提问的方式启发患者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过多地采用说服的方式。治疗的关键是帮助患者理解顺应自然的原理。
门诊治疗的要点是:
(1)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排除严重躯体病的可能,消除患者的顾虑;
(2)指导患者接受症状,而不要试图排斥它;
(3)嘱咐患者不向亲友谈症状,也嘱咐亲友们不听、不答复他们的病诉;
我国学者曾采用门诊治疗方法,对16例神经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具体做法为初诊30至60分钟,复诊为15至30分钟,第一个月的治疗每周一次,以后为1至2周1次。治疗的主要方法为言语指导和日记批注。首先引导患者领悟其症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告之形成症状的有关因素,要求患者将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写在每天的日记上,要求患者使用两个日记本,施治者在复诊时针对患者上次日记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批注,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言语指导,提出下一次的要求,与此同时,要求患者阅读森田学说的有关材料。专家们认为,由于门诊治疗中,施治者不能亲自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因此,让患者记日记,通过对日记的批注来对患者进行指导,是治疗的中心环节。施治者在治疗指导中特别要注意:第一,治疗始终要针对患者的人格问题,不能被其症状所纠缠,对症状应置之不理,让其自然淡漠;第二,在患者对治疗要点理解的条件下,着重要求其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去体验。
适应症
神经质、强迫症、疑病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
森田心理疗法简称森田疗法,是由已故日本东京慈善医科大学教授森田正马先生在1919年创立的,日本一直在使用,其价值已被充分证明和广泛确认,并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评价。
森田学说的理论体系不是出自某种理论的延伸或实验室的结论,而是来自森田先生自身的神经症体验和他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下面我们先谈谈森田先生自己的神经症体验。
森田先生小时侯由于家庭强迫学习导致"学校恐怖"。森田正马先生1874年1月18日出生在日本高知县农村一位小学教师的家庭里,他父亲对子女要求很严格,尤其对长子森田正马寄托着很大的期望,望子成龙心切,从很小就教他写字,读书,5岁就送他上小学,一从小学回家,父亲便叫他读古文和史书。10岁时,晚间如背不完书,父亲便不让他睡觉。学校本来功课就很多,学习已经够紧张了,回家后父亲又强迫他背这记那,使森田渐渐地开始很厌倦学习。每天早晨,又哭又闹,缠着大人不愿去上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学校恐怖,"这与父亲强迫他学习是有关系的。
森田先生在7岁时,祖母去世,其母亲因悲伤过度,曾一度陷入精神恍惚、默默不语的状态,接着第二年祖父又相继过世。正当家庭连遭不幸时,森田偶尔在日本寺庙里看到了彩色地狱壁画之后,立即感到毛骨悚然。他看到地狱图中人死后下地狱的惨状,有的在上刀山,有的在下火坑,有的在进血池等等。这些可怕的场面在森田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直在他脑海里盘旋,这就是后来森田理论中关于"死的恐怖"一说的来源。
由于经常苦于神经质症状 ,森田自幼就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他在《我具有神经性脆弱素质》一书中写到:其表现是12岁时仍患夜尿症而苦恼,16岁时患头痛病常常出现心动过速,容易疲劳,总是担心自己的病,是所谓"神经衰弱症状"。幼年时患夜尿症为了不弄湿被褥,总是铺着草席睡觉,有人故意问他"铺上草席干什么?"他生气的回答说"夜里不尿炕!"这种回答带有对大人的嘲笔挖苦的反抗,但其内心十分难岁,后来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写到"不要谴责孩子的夜尿症,越是谴责挖苦孩子,就会越恶化",这大概是自己的切身体验吧。因有夜尿症而深感自卑,有强烈的劣感等。后来听说当地很有名望的板本龙马先生小时候也得过这种病,这才聊以自慰,心情稍微好了一点,中学五年级时,他在患肠伤寒的恢复期,学习骑自行车,夜间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在高中和大学初期,他经常神经衰弱,东京大学内科诊断为神经衰弱和脚气病,经常服药治疗,大学一年级时,父母因农忙,两个月忘记了给森田寄生活费,森田误以为是父母不支持他上学,咸到很气愤,甚至想到当着父母的面自杀,于是暗下决心,豁出去拼命地学习,要干出个样子来让家里人看看,在这时期什么药也不吃了,放弃一切冶疗,不顾一切地拼命学习,考完试后,取得了想不到的好成绩,不知什么时候,脚气病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不知不觉也消失了。 这些个人经历,导致他后来提倡的神经质的本质论,包括疑病素质论。神经衰弱不是真的衰弱,而是假想的主观的臆断。神经质者本能上是有很强的生存欲望,是努力主义者,症状发生的心因性即精神交互作用,最重要的是森田先生在自己切身体验中发现"放弃治疗的心态",对神经质具有治疗作用。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这些成为森田疗法理论基础的内容,全都是他自己痛苦体验的结晶。然而仅仅是这些体验是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是,他多年来对神经质者的观察,把握其症状的实际表现,密切注意其经过转归,把这些观察自己的体验相对照,阅读国内外文献,将当时认为有较强的治疗神经症的各种治疗方法一一进行实践验证,最后,森田先生把当时的主要治疗方法,如:安静疗、作业疗法、说理疗、,生活疗法等取其有效成分合理组合,提出自己独特的心理疗法。
森田疗法(二)
下面我们谈谈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1、疑病素质论。
森田认为,神经质发生的基础是某种共同的素质倾向,称为疑病素质。所谓疑病素质是指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其表现是:
(1)精神内向,所谓精神内向,是指经常把活动目标拘泥于自身,偏重于自我内省,对自已躯体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不快、异常疾病等感觉,特别注意关心,并为此而忧虑和担心,以自我为中心,被自我内省所束缚。精神外向,是指精神活动趋向外界追逐现实,目的明确。有时表现轻率,这种人热情,常因事业的追求,无暇关注个人身体疾病等。弗洛伊德也说过,"精神时常向内活动,从而封闭在自我身心内部的人,易成为神经症;精神经常向外活动的人,就不会得神经症。"
(2)疑病症。所谓疑病症,即害怕疾病的意思,是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倾向。其实这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表现,神经质的人只不过是程度过强而已。森田认为神经质是一种先天性素质,是一种侧重于自我内省、很容易疑病的气质。
2、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
(1)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更加吸引注意力,进一步固着于这种感觉,感觉与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进,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对这种精神活动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 例如神经性头痛,由于过劳紧张会因头部有异常感觉而使本人的注意倾注于此,注意与感觉的相互作用越发引起敏感。即便是过劳或紧张情况早已消失之后,由于预期恐怖引起的注意固着状态,会遗留下痛苦的感觉,形成习惯性头痛。
(2)思想矛盾即心理冲突,主要指应该如此和事实如此之间的矛盾,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里的事实也包括自身的自然现象,例如从理智上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鬼的,但夜间走过坟地照样会感到害怕恐惧,所以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成的,如果企图用理性来克服这样恐怖便会造成思想矛盾即心理冲突。
3、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森田认为生的欲望的含义至少有如下几类:
(1)希望健康地生存;
(2)布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
(3)求知欲强,肯努力;
(4)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
(5)希望向上发展。 这是人类本性的表现,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表现。但是神经质的人想将自己生的欲望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这种苛求完美的理想主义是神经质人格的又一特征,其表现是:在完成自己生的欲望的同时,绝对不能容忍丝毫的心身异常的出现,出现一种强迫性求全欲,甚至对自己内在的性格,容易出现焦虑、神经过敏等倾向,也非常不满,想成为个完美的人,由于克服这种焦虑的愿望很强烈并由此形成的思想矛盾。 由于神经质的人生的欲望非常强烈,所以死的恐怖也非常强烈,二者成正比例,死的恐怖中包含了对生的欲望追求的同时,还包括怕失败,怕疾病,怕种种有价值的东西失去,怕死亡等,焦虑与死的恐怖具有相同的意义,可以说是神经质者所特有的病理学的概念。
4、精神拒抗作用
森田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也存在一种类似于属神肌相互调节拒抗作用。例如当我们发生恐怖时,另一方面又出现不要怕它的相反心理;打算买东西时,先要考虑一下是否浪费的问题;要出门时,反倒先要回顾室内是否忘记东西。这是所谓相对观念。这种对应作用也是精神领域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可以保证生命安全和精神安全。这种精神拒抗作用过弱,如小孩或白痴,一旦产生欲望,就会毫无顾忌地行动。而神经质者精神抗拒作用过程,由于欲望和抑郁之间的抗拒作用,常引起犹豫不决而精神痛苦,又如在某种情况下,出现对某人(尤其,是大家常崇拜的人)的不敬念头,同时会想到这是错误的,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加以否定。这些在一般人只是一闪即逝,不留痕迹的想法,在疑病本质并且精神抗作用很强的人身上,会固执地出现,形成拒抗对立,再通过精神支交互作用而形成强烈观念症。 以上论及的森田关于神经质发病的基本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具有疑病素质的人,由于某种契机,(疑病体验)把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些身心自然现象如用脑过度时的头痛、失眠、与生人交往时的拘谨不安,以及偶然出现的杂念、口吃等,误认为是病症,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感觉愈敏锐,"病症"也就愈重。由于这种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急性循环的恶性状态,结果成为神经衰弱发作的神经症。
刚才我们谈了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接下来我们看看森田疗法适合用来治疗哪些疾病
1,普遍神经质,即平常所说的神经衰弱,包括失眠症、头痛,头昏、头脑不清、感觉异常、易兴奋、兴疲劳、脑力减退、疲劳感、不必要的忧虑、性功能障碍、脑晕耳鸣、颓废、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强烈观念症,主要包括对人恐怖如赤面恐怖、视线恐怖、自己表现恐怖等、循环恐怖、学校恐怖、外出恐怖、罪恶恐怖、不详恐怖、高处恐怖等。
3、发作性神经症,如:呼吸困难发作、焦虑发作等……
森田先生曾经指出在治疗前,要先明确诊断、弄清疾病的实质和症状,要注意随机应变,不要机械的拘泥于某种模式。 治疗的基本原理: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的原理。什么是顺应自然呢?顺应自然相当于禅宗的"顿悟"状态,使人体验到在自然中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人的控制能力的自然现实进行抵抗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只能顺应才能得到一个与自然事物协调的生活态度。释迦牟尼教导人们要顺应自然地生活,老庄也主张"任自然"。看来森田疗法是东方文化的产物,日本学者认为森田疗法的故乡是中国,有人把森田原理理解为"死了心吧","忍受吧"。 商良武久先生指出这种理解片面性的同时,指出"顺应自然"的完整概念如下:
(1)患者要老实地接受症状的存在与之相伴随的苦恼焦虑,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用任何手段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
(2)患者要靠原来就存在的求生的欲望去进行建设性活动,即一面接受症状的现状不予抵抗,一面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活动。总的来说是患者不要把症状当作自身上的异物,对它不加排斥和压抑,这样就解除了精神交互作用和精神拒抗作用,症状也因而减轻以至消失。 例如说失眠是神经症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神经症状恶化的原因之一。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神经症状失眠的原因首先是精神交互作用,偶尔失眠是正常人也不能避免的,但神经质的人在第一次体验失眠的痛苦后,就患了失眠恐怖症。晚间上床后,担心再失眠,人为地追求睡眠,过分地注意自己的精神活动,这样一来,精神就更加紧张,使睡眠的进程受到人为的干扰,结果是越怕越睡不着,开灯一看,已是深夜几点,担心明天的工作和学习就更加焦虑起来,于是闭上眼睛强迫自己赶快入睡。焦虑与失眠的恶性循环,影响正常的睡眠进程。有些神经质患者在上床后有强烈性思维的毛病,一念未息,一念又起,杂念丛生,欲罢不能,为之苦恼。清除这些的唯一方法是"听其自然",首先不要怕失眠,也不去人为地追求睡眠,这样精神自然会放松,放松有助于睡眠,所以不怕失眠的人,不会长期失眠,出现强烈性思维时,不要加以抵制,任其"自然流动","无所居心"。 安然地躺着,强烈性思维就会自生自灭,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
病情较重,症状复杂,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的正常进行者,需要住院,使用森田疗法,包括:
(1)对焦虑及心理冲突忍耐性差,借助大量酒精、药物来解决问题的人;
(2)严重的抑都状态,频繁的自杀企图者;
(3)对冲动行为的控制力差,曾有过暴力、犯罪、性变态等行为的人;
(4)各种精神病人。
住院治疗分四个阶段:
第一期:绝对卧床期。 此间,要完全将患者隔离、禁止会面、谈话、读书、吸烟及其他一切解闷的活动,如唱歌,吹吹口哨等,除饮食排便外,命令患者几乎要绝对静卧,其目的是:
(1)体验烦闷即解脱的心境,由于强制性静卧,禁止一切解闷的活动,患者感到非常苦闷,非常烦恼,医生一天一次查房,观看患者的情绪变化。当患者谈说苦闷时,就告诉患者,对情绪变化要"听其自然",焦虑就让它焦虑,烦恼就让它烦恼,让它自然存在下去,静静的忍耐,原则上对患者采取不问的态度,其苦闷越加剧,反倒越能实现治疗目的。当患者的苦闷达到极点时,正像冲锋战士突击时"最后五分钟"那样,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苦恼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剧烈的疼痛突然消退,精神立即感到爽快起来。森田把这种心境命名为"烦闷及解脱",并把这一段时间称为烦闷期,此期的目的是让患者接受痛苦,养成对焦虑烦恼彻底接受的态度。森田说这与一般的面谈完全相反,让患者真正体验痛苦接受痛苦,能供其精神更上一层楼,达到"顿悟"的状态。
(2)激化患者的活动欲,患者在体验到"烦闷即解脱"的心境后,已脱离以往那种消极的痛苦,开始感受到无聊,出现了想参些积极性活动的愿望,森田把这一期称为"无聊期",在患者充分体验到这种没有活动的苦恼之后,让他起床活动,进入第二治疗期,这一期一般需要4-7天。
第二期又称轻工作期,继续隔离疗法,禁止谈话,游戏等。卧床时间限制在7-8小时,吃完饭到户外接触阳光和空气,可以做些轻体力活。每天晚饭后,都要求他们写日记。通过日记了解患者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并给予写日记指导,这一时期仍不能进行娱乐活动。对待身体的不快感及强烈观念等均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此期为3-7天。
第三期,重工作期。参加较重的体务劳动如锯木砍柴,田间劳动等。目的在于培养对工作的持久忍耐力,获得总结,体会劳动神圣的意义是一种促进"顿悟"的做法,此期7天。
第四期 ,复杂的生活实践期:开始进行适应外界生活变化的训练,为回到实际生活中做准备,这一时期允许外出,以纯朴自然的心去做工作,避免过分讲究行动的价值,避免追求完美主义的工作态度。 住院期间,要求病人写日记,记述自己的病情变化和治疗体会,医生进行日记指导,旨在引导病人清除以前对病情的臆断和误解,从心理上放弃对病情的错误抗拒,体会到"顺其自然"。
心理治疗的基本任务不仅是消除患者的苦恼,而且还要帮助患者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去了解人性,我们还要帮助别人去了解他们自身的人性,这对去除他们的精神痛苦是很有用的。 心理治疗就是帮助患者了解他们自身的人性,并接受现实,这样患者才能对生活感到满足,为了达到对生活的满意,必须以现实的方法过现实的生活,结果就会幸福,这是心理治疗的真谛,也是人类生活的真谛,心理治疗根本上是帮助一个人生活得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