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诊断思路-6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韩春锡
基因检测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发现新的神经肌肉病相关基因和突变位点,更新基因数据库。然而,并非所有神经肌肉病的基因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有明确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如何检测神经肌肉病的致病相关基因以及突变位点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较明确提示某一种遗传性神经肌肉病时,首先查询疾病的相关基因(http://ghr.nlm.nih.gov/condition/fucosidosis),以及基因突变类型,选择合理、有效的基因检测方法。如果检测基因外显子数目少于5个,可采用PCR+sanger测序检测。相比之下基因外显子数目大于5个,可采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检测相关基因更为合理。检测基因内大片段缺失或重复,例如比较常见的DMD/BMD和SMA,应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检测。检测核苷酸重复异常扩展,例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DMPK基因3‘非翻译区CTG三核苷酸重复异常扩展,可以采用PCR+sanger测序检查,也可以直接扩增,电泳分离后判断片段的大小。按照实际突变类型,合理结合多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基因检出率。遇到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不能明确提示某一种遗传性神经肌肉病时,推荐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捕获测序现有报道与神经肌肉病相关基因,经数据分析后再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进行家系连锁分析。判断基因位点的致病性分析时需要注意:(1)查看该突变位点的人群频率,一般单基因遗传病的非热点致病位点在人群中的频率低于千分之五;(2)参考文献,查询该位点是否已有报道;(3)查看该突变位点在家系中的分布情况是否与家族遗传方式符合;(4)对突变类型进行致病性分析时,一般认为危害程度排序为:框移突变>无义突变>剪切突变>错义突变、非框移突变>同义突变、内含子突变;判断错义突变的危害,可以用SIFT、Polyphen等软件进行预测;(5)不同的基因可以导致一种疾病,而不同的疾病可以由一种基因突变所致(见表2)。基因检测结果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
更详细内容请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