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鸰,男,1945年出生,主任医师、传染一科大科主任、血液净化室主任、江西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家鸰先后被评为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会员、江西省南昌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省职称评审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委员。
1970年7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1972年到南昌市第九医院(原南昌市传染病医院)从事传染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来,凭着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陈家鸰同志,刻苦钻研医学理论,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熟悉传染病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国内外新进展,对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性腹泻、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的研究颇有造诣,对顽固性休克、大出血、脑水肿、脑疝、颅内出血、ARDS、肺水肿及肝、肾、心、肺功能衰竭等
内科危重症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10余项,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全国及省市发表医学论文、译文、综述30余篇,早在70年代陈家鸰同志采用换管法抢救白喉气管切开并下气道梗阻,救治了许多濒于死亡的患儿。70年代末他率先在江西省内开展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毒物、药物中毒患者,并为无透析设备的基层医院开展无主机血液滤过抢救急性肾衰提供了技术指导。
90年代初他在国内首次利用聚枫膜中空纤维加吸引器组成腹水浓缩回输装置,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大幅度降低了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费用,缩短了治疗周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省内外得到广泛推广使用。该研究课题2004年通过南昌市科技局鉴定。90年代中期他组织开展《自血光量子血氧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经专家鉴定填补了江西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为治疗重症肝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1999年获南昌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工作中踏实肯干,认真负责,作风严谨,为人谦和,为患者无私奉献,从不索取回报,具有良好的医德风范。
省、市先进工作者,南昌市优秀共产党员,江西医学院优秀教师、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3年非典疫情袭来时,凭籍职业的敏感,关注非典发展动态,为南昌市提交了第一份《南昌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疗预案》,经专家组讨论后作为市委文件下发。由于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南昌市委、江西省委、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授予了"优秀共产党"的光荣称号。2004年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
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