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男,主任医师,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现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院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法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
针灸学会理事、天津
针灸学会副会长等,是著名的
中医针灸专家。二十多年来,李平博士致力于
中医针灸的临床、教学、科研及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事业,在中风病及机理研究、针刺手法及量学研究、
针灸适应症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富有创新性的成果。在临床实践中他勤于思考,精于辨证,针药结合,中西汇通,对脑病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颇有心得。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次,目前承担国家“十五”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等10余项。李平教授共指导博士生11人、硕士生40余人,参加编、译著作5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荣获卫生部授予的“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百名杰出青年
中医”、“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及天津市劳模等殊荣。1998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科技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000年被评定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此外,李平博士还精通英语,曾多次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为弘扬祖国医学、促进
中医针灸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平教授的部分成果论著
近五年科研项目获奖情况
1. “针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天津市科委重点项目,第三完成人,2003.8通过成果鉴定(津20030566),国际领先水平。
2. “针刺影响的衰老基因全长序列克隆及分析”,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第二完成人,2003.8通过成果鉴定(津20030482),国内领先水平。
3. “老年性痴呆异常表达基因的筛选及芯片的研制”,第五完成人,2002.11通过成果鉴定(津20020614),国际先进水平。
4.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第一完成人,2002.11通过成果鉴定(津20020613),国内领先水平。
5. “SAM鼠脑细胞端粒与端粒酶的增龄性变化及针刺的影响”,第五完成人,2002.4通过成果鉴定(津20020165),国内领先水平。
6.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效应的红外线热像研究”,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第一完成人,2001.10通过成果鉴定(津20010946),国内领先水平。
7. “金黄及生肌橡皮纱条灭菌方法和存放、使用期限的实验研究”,第五完成人,2001.10通过成果鉴定(津20010945),国内领先水平。
8. “针刺对实验性脑梗塞大鼠基因转录影响的研究”,第六完成人,2001.5通过成果鉴定(津20010251),国际先进水平。
9. “针刺对实验性脑梗塞(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第六完成人,2001.5通过成果鉴定(津20010162),国际先进水平。
10. “
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第三完成人,2000.11通过成果鉴定(市20000960),国内领先水平。
11. “针刺对快速老化模型鼠活性基因调控与转录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第二完成人,2000.8通过成果鉴定(津20000044),国际先进水平。
12. “衰老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针刺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六完成人,2000.6通过成果鉴定(津20000040),国际先进水平。
13. “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第三完成人,2000.3通过成果鉴定(市20000083),国内领先水平。
14. “针刺对SAMP/10老化鼠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200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15.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999年,天津市第三届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第五完成人。
16. “芒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1998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完成人。
17. “独辟新径,探索
中医博士生培养之路“,1998年,天津市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医学期刊发表文章
1.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一再灌注家兔脑水肿、自由基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天津
中医 1995 03
2.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家兔红细胞变形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天津
中医 1995 04
3.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脑自由基病理学超微结构的影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6 01
4. 针刺“
风府”穴对大鼠脑内神经肽胆囊收缩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
针灸 1997 11
5. 芒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上海
针灸杂志 1998 05
6. 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
海马锥体细胞体视学的影响 针刺研究 1998 04
7. 针刺对脑梗塞模型大鼠
海马游离氨基酸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针刺研究 1998 04
8. “醒脑开窍”针法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国
针灸 1998 07
9. 针刺对老化痴呆鼠脑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国
针灸 1998年11期
10.针刺对脑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家兔红细胞变形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03期
11.“醒脑开窍”针法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04期
12.芒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实验研究 现代
中医药 1998年01期
13.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脑内ACH含量及ACHE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天津
中医 1999 03
14.针刺八脉交会穴对其共同交会部位温度场影响的实验研究 天津
中医学院学报 1999 03
15.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针刺研究 1999 03
16.针刺对脑萎缩模型小白鼠脑细胞核蛋
白及染色质非组蛋白的影响 中国
针灸 1999 01
17.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鼠脑细胞核蛋白质及染色质非组蛋白的变化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9 05
18.脑卒中患者智能测试方法的比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9 01
19.针刺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脑组织NO及自由基的影响 中国
中医急症 1999 01
20.针刺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脑水肿、自由基病理学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
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02
21.针刺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肝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山东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05
22.针刺对实验性脑梗塞大鼠基因转录影响的研究 天津
中医 2001 06
23.捻转补泻手法针刺效应的红外热像研究 天津
中医 2002 01
24.SAM鼠脑细胞端粒与端粒酶的增龄性变化及针刺的影响 天津
中医 2002 04
25.捻转补泻手法针刺
足三里穴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天津
中医 2002 04
26.石氏捻转补泻手法对健康小鼠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天津
中医 2002 05
27.捻转补泻手法针刺
合谷穴对其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天津
中医学院学报 2002 03
28.针刺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鼠脑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
针灸 2002 05
29.针刺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 河北
中医 2003 01
30.老年性痴呆异常表达基因的筛选及芯片的研制 天津
中医药 2003 01
31.快速老化模型小鼠组织脑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增龄变化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3 07
32.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鼠脑抗氧化酶活性增龄性变化的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 07
33.针刺影响的衰老相关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天津
中医药 2003 05
34.
针灸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实验研究 辽宁
中医杂志 2003 11
35.针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天津
中医药 2004 01
编译论著
《
中医纲目》
《现代
针灸治疗学》
《
内科疾病
诊断与治疗》
《汉英双解
针灸大辞典》
《中风与醒脑开窍针刺法》
部分成果简介
一、“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
2、主要研究人员:
石学敏 李 平 胡国强 赵立荣 田 菲 等
3、组织鉴定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4、通过鉴定日期:一九九二年
5、成果获奖情况:一九九二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该课题系天津市“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针灸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子课题。该研究应用国际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醒脑开窍”针刺法,从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行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观察。观察了针刺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两个核心病理环节一一自由基损伤和钙离子损伤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相应的脑组织形态学、脑组织微量元素及红细胞变性的作用。
二、芒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
2、主要研究人员:杨兆钢
石学敏 李 平 朱 克 宋红梅 等
3、组织鉴定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4、通过鉴定日期: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九日
5、成果获奖情况:一九九七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该研究系统观察芒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芒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部分临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芒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显著疗效,临床治愈率89.8%,显效率18.37%,有效率20.41%,总有效率达89.8%,且对慢性细菌型前列腺炎,疗效更为明显。
三、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鼠活性基因作用机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
2、主要研究人员:
石学敏 韩景献 温廷益 邢来君 王 舒 李 平 等
3、组织鉴定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4、通过鉴定日期:一九九七年十月七日
5、成果获奖情况:一九九七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该研究作为天津市自然基金资助项目,首次在国内采用国际公认与老年痴呆患者最为接近――自然老化动物模型(SAM),以快速老化并出现学习记忆障碍的SAM―P/8为研究对象,以正常老化的SAM― R/1作为实验对照,取人中、
内关、
太冲为主穴,对快速老化鼠脑、肝细胞核活性基因转录,调控水平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揭示了针刺抗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将针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该成果对针刺治疗老年痴呆机制,有着重要价值。
四、“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塞( M C A O )模型大鼠脑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病研究室
2、主要研究人员:李 平 王 舒 刘庆忠 赵俊宏 赵建国 等
3、组织鉴定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4、通过鉴定日期: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5、成果获奖情况:一九九七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该课题是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探讨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在脑缺血性损伤中重要作用,重点研究“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从
中枢神经递质变化的角度,研究“醒”法治疗脑梗塞作用的
中枢机制。结果提示:“醒脑开窍”针法对MCAO后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具有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此可视为该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的重要
中枢机制。
五、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 - P/8)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
2、主要研究人员:
石学敏 韩景献 李 平 赵俊宏 刘庆忠 等
3、组织鉴定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4、通过鉴定日期: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四日
5、成果获奖情况:一九九五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该项目为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八五”攻关课题的子课题,采用国际公认的自然发病老化鼠模型和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从行为学、神经内分泌学及自由基病理学等角度,在对从日本引进的老化鼠生物特性及其机制开展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醒脑开窍”针法对(SAM-P/8)脑功能影响和针刺作用机制。
六、独辟新径、探索
中医博士生培养之路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
2、主要研究人员:
石学敏 周继曾 韩景献 李 平 翟 娜
3、组织鉴定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4、通过鉴定日期: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七日
5、成果获奖情况:一九九六年天津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该研究本着从
中医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和
中医针灸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出发,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
中医博士生培养模式。该模式在明确培养目的和目标的基础上, 采取了完善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 合理配置师资、高起点科研选题、学位论文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强化临床能力、不断加压科研重担和强化外语学习等培养原则和方法,从多方位对博士生进行培养和锻炼,取得显著教学效果。
七、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 - P/8)的引进与开发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
2、主要研究人员:
石学敏 韩景献 李 平 王 舒 赵俊宏 等
3、组织评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4、成果评审日期:一九九七年六月
5、成果评审情况:系引进新技术项目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
成果简介 该项目是
石学敏教院士从日本引进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的培养技术,此种系小鼠已在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培育成功,保持了日本原有品系的所有特征,并已达群体化规模,填补了国内一项技术空白。
八、针刺对快速老化鼠细胞核活性基因转录与调控水平影响的研究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
2、主要研究人员:
石学敏 温廷益 韩景献 李 平 王 舒 等
3、组织验收单位:国家自然基金
4、成果验收日期:一九九九年六月
5、成果登记情况: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九日通过天津市成果登记
成果简介 该课题是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在观察两种鼠老龄与青龄脑肝细胞核,活性基因转录调控差异性基础上,重点研究针刺的干预作用,并对针刺前后Cu---Zn、SOD基因同源性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填补了针刺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致使针刺延缓衰老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九、针刺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自由基病理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
2、主要研究人员:胡国强 田 菲 李 平 赵立荣
石学敏
3、组织验收单位: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
4、成果结题日期:一九九五年六月
5、成果通过日期: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七日通过天津市成果登记
成果简介 该课题为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从细胞、分子水平阐述了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自由基病理学变化,以及针刺治疗的机制,揭示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宏观、微观变化,提出了中风病自由基病理学机制与针刺干预相关性的新理论,对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十、日本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 - P/10)的引进与开发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
2、主要研究人员:
石学敏 韩景献 李 平 王 舒 刘庆忠 等
3、组织评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4、成果评审日期:一九九七年六月
5、成果评审情况:系引进新技术项目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
成果简介 该项目是
石学敏院士等从日本引进的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 -P/10)的培养技术,该模型小鼠以快速老化并出现学习记忆障碍及脑萎缩为特征,成为国际公认的较理想的自然发病脑萎缩动物模型。此种系小鼠已在我院培育成功,保持了日本原有品系的所有特征,并已达群体化规模,填补了国内一项技术空白。
十一、
中医针灸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
2、主要研究人员:
石学敏 韩景献 卢绍强 李 平 翟 娜 等
3、组织鉴定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4、通过鉴定日期: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鉴定成果简介 该研究从
中医针灸学发展趋势,和
中医针灸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出发,制定了一整套
针灸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机制。该模式从多方位强化高级人才的培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实践证明:该研究确立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机制,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