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国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骨科
擅长
在周围神经及脊髓损伤与修复、脊柱及四肢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的修复与重建、手部创伤的早期修复与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
简介
姜保国,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博士生导师;1961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先后从师于著名解剖学专家李吉教授和著名骨科学专家冯传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院士,分别获得医学硕士(中国医科大学)和医学博士(北京医科大学)学位;1990年作为中国首批中日联合培养博士赴日本新泻大学留学。 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863”项目及部委攻关项目、重点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十余项,累计获得经费资助1200多万元。在国内外相关专业期刊发表论著26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专业期刊“Spine”、“Microsugery”、“Biomedicin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European Neurology ”“Artif Cells Blood Substit Immobil Biotechnol ”等上发表论著33余篇(正式发表27篇、已接收待发表6篇)、国内期刊230余篇。主编主译论著7部。 主要学术成就 1.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的相关研究 依据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理论和神经再生放大理论,提出替代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的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逐步进行哺乳类动物实验及灵长类动物实验,均获得了可靠修复效果,证实了小间隙套接缝合替代传统神经外膜缝合方法的可行性。同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套管,使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有望成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新方法。 系统研究了周围神经可延长性的生物学基础及可延长极限,为应用神经延长技术修复神经缺损提供了确实可靠的理论基础;提出神经再生多因素共济调控假设,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中药复方红芪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作用。 根据神经再生放大现象和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理论,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应用细小神经修复粗大神经的可行性。 2.骨与关节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带领学科联合国内几家知名医院创伤骨科,对关节周围骨折进行规范化的回顾性研究,研究先后列入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和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专项,并获得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目标是完成关节周围骨折的规范化治疗指南。出版相关专著2部,译著1部。 从临床伴中枢神经损伤的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加快这一现象,结合该类病人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明显升高,系统研究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骨折愈合的相关性,试图找到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的相关物质,研究结果发表在《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等杂志,相关研究并列入国家“973”项目子课题,首都发展基金项目。 社会兼职: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市创伤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市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协会常委理事;《Artif Cells Blood Substit Immobil Biotechnol》编委、《中华创伤杂志》副主编、《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副主编、《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副主编、《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