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华,女,主任医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所(科)教授,1973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毕业后留本校湘雅医院工作至今。1977年至1978年参加省卫生厅举办的
中医古典著作学习班学习二年,1979至1982年曾于湖南
中医学院的西学
中医研究班学习三年。1998年晋升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教授;2000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7年国家定级为一级主任医师;1994年至2008年,曾先后担任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和主任等职务;2007年以来担任国家
中医药局“
中医肝脏象本质”重点研究室主任及国家
中医药局脑病重点专科主任。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主任医师,全国名老
中医,本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病专业委员会及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中南六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
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
保健委员会
保健专家核心专家;湖南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评审专家,国家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专家,国家
中医药科技咨询与奖励评审专家,国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同行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及湖南省科技基金项目及成果奖励评审专家。“中华医学实践杂志”、“风湿病与关节炎”等杂志常委编委。
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学40年,主攻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风湿免疫病、恶性
肿瘤等。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精于中西医两套技术诊治疾病,临床上善明西医
诊断,准确辨证施治,精于理法方药,善治
内科系统的疑难病种及危急病症,对于脑出血、脑梗塞及重度颅脑损伤等危急病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骨关节炎等各种风湿免疫病;恶性
肿瘤、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疑难病症以及
妇科疾病等的诊治具有独自的处方用药特色及治疗专长。
对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研究,针对其RA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迄今尚无根治的药物及治法这一临床瓶颈问题,率先采用蛋白质组学和cDNA微阵列等先进技术研究了RA的发病机制和
中医药的治疗作用,首次从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水平对RA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斩新的理论,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该研究又进一步从功能蛋白质组学(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了RA的
中医治法,首次阐明从“湿、热、毒、瘀”论治是治疗活动期RA、阻抑RA骨质侵蚀的有效治法;从中筛选出了治疗RA有效的中药方药一痹肿消汤,并进一步阐释了该方药阻抑RA骨质侵蚀的机制。这一研究,已获得省
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医疗新技术奖。另外还首次研制了外用双氯芬酸纳米柔性脂质体及甲氨喋呤纳米柔性脂质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获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均具有透皮吸收好、局部浓度高、维持药效时间长、治疗效果好、无明显副作用、使用方便、不伤皮肤、不污衣物等特点,可克服双氯芬酸和甲氨蝶呤口服的全身不良反应。上述二纳米外用制剂均获2004年度及2005年度医疗新技术奖。为治疗顽疾一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内服(痹肿消汤)外治(纳米膏剂)的优势序贯治疗链。
对于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研究,历经了20余年的临床与实验探讨,从不同
中医治法与方药进行筛选,证明了风、火、痰、瘀同治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最佳
中医治法,风、火、痰、瘀同治的方药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最合理组方,为
中医治疗急性脑出血治法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率先筛选出了有效中药(平肝熄风汤)用于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打破了长期以来中药只能用于脑出血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传统格局,获得了很好的疗效,降低了病残率及死亡率,对继发性缺血缺氧神经元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使
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出的“脑溢安颗粒”(原方平肝熄风汤)和“脑溢安Ⅱ号”治疗脑血管病急性期和恢复期疗效显著,曾被中央台“科技之光”多次向全国播放,赢得了同行们的赞同和患者的广泛赞誉及社会好评。该治法与方药研究获省
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华
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医疗新技术奖2项。我科还以此为基础和平台,获得了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建设和重点研究室建设,还成为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对于
中医理论的研究,为了实现
中医理论本质的分子水平上的解释及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率先采用了现代最先进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方法,以肝阳化风证为中心,从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相关证、类似证以及方药的证效关系等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探讨了
中医证的本质内涵,此研究首次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系统生物学水平阐释了
中医的证是有物质基础的、有本质可寻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同病异证、异病同证之间蛋白质表达的关联性与差异性;阐明了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及证效关系的生物学基础;发现了异病(四种不同疾病)的三“风”证(即肝阳化风证、
阴虚风动证、血虚生风证)的共有蛋白一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TPX),此蛋白可能为“风”证的标志蛋白;以上为
中医证本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填补了国内空白。
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家科技部新药基金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19项。主持与参加的科研获奖有: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
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国家
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华
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院校医疗新技术奖7项。发表科研论文219篇、主编与参编医学专著11部,指导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