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俭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肝肿瘤外科
擅长
各种肝肿瘤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肝脏移植
简介
周俭,男,1967年出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美国匹兹堡大学Thomas E. Starzl移植研究所合作中心秘书长。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专家组成员(主要起草专家之一)。上海市卫生系统跨世纪 “医苑新星” 获得者。学术兼职:为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委、中国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胆胰学组组长,上海免疫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Biomarker Research杂志、Exosomes and microvesicles杂志、德国JCRCO、英国《柳叶刀》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多本中英文杂志编委或审稿人,国际外科医师和胃肠病学家委员会委员。1991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1997年作为优秀青年医师破格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肿瘤学权威汤钊猷院士,2001年获博士学位。200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近几年来,每年主刀各种肝肿瘤切除和肝移植手术500余例(包括肝门区肝癌、肝门区胆管癌、复发肝癌再切除、肝癌缩小后再切除、巨大肝癌切除、逆行肝癌切除、门静脉癌栓、胆管癌栓和下腔静脉癌栓切取、全尾状叶切除、联合脏器切除以及复杂性肝移植、活体肝移植等高难度手术)。已积累6000余例肝切除和1000余例肝移植临床经验。成功施行被誉为肝脏外科革命性的手术: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传统方法不能切除的巨大肝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任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教授发表述评:据我所知,这是亚洲首例报道的ALPPS手术。该手术的成功施行,亦代表我国的肝癌手术达到国际上前列的水平。 与樊嘉教授共同负责并成功开展3 项高难度新技术,即经典劈离式肝移植(一个供肝分给两个病人,国内首例)、活体供肝移植术(上海市首例和第二、第三例,填补上海市该项医疗空白)和微创经腹腔镜或机器人切除肝癌,均达国内外先进水平。与心外科合作,还施行了亚洲首例临床肝心联合脏器移植手术,为我国开展联合脏器移植手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曾在美国进修肝移植和肝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多次赴美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日本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或观摩肝移植和肝切除手术,与世界一流肝脏外科学专家教授,切磋交流手术经验,获益匪浅。 教学方面:负责带教10余名博士生和硕士生。每年为研究生上大课,负责外科学“肝癌”和“肝移植”内容的教学工作,深得学生好评。 科研方面:基础研究密切结合临床,部分研究结果已应用于临床肝癌病人的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具有明显创新。国际上首次提出肿瘤选择性化疗药卡培他滨能抑制肝癌的生长和转移(为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内容之一);首次提出雷帕霉素联合索拉非尼的肝癌肝移植术后抗转移复发方案,新方案使肝癌肝移植后总体生存率提高了9.8%,研究成果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研究,首创肝癌门静脉癌栓综合治疗策略,使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了14.8%,研究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述转化医学研究成果在全国40余家主要的肝癌治疗中心,经8000余例肝癌患者推广应用,获得满意疗效。目前主要从事“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复发机制及其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负责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高教委项目、上海市“医苑新星”和“曙光计划”人才培养及跟踪计划基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课题等多项课题。在国内中文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国外英文杂志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54篇, 累计IF=278,包括J Clin Oncol,Hepatology,Gastroenterology,Gut,Cancer Res和Clin Cancer Res等权威杂志。获得授权专利4项。近5年每年均被邀请在国际会议中作口头报告和/或担任分会场主席。曾获吴孟超医学青年基金奖、裘法祖普通外科医学青年奖、上海市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杰出贡献奖、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和上海市医务青年最高荣誉奖“银蛇奖”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