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开寿,神经康复科-康复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于脑瘫与发
育儿科疾病的康复评价与治疗。1999年至今一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从事儿童康复工作(其中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在加拿大BC省儿童医院学习儿童发育与康复),有较丰富的儿童康复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对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有较深的造诣,掌握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的国内外进展,能及时引进适宜的现代神经康复技术。负责开展了如下新项目:肌肉控制能力训练纠正偏瘫患儿异常步态,肌电定位引导BTX-A注射结合PT提高脑瘫儿童运动功能,NMES结合功能性肌力训练提高脑瘫儿童运动技巧和脑瘫儿童步行能力预后的系列研究。担任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残联)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 等常委职务,以及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作。
研究领域:小儿运动障碍的康复技术及管理,包括:电刺激定位技术引导肉毒毒素注射,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功能性肌力训练的应用,配备针对性的可调节坐姿矫正与姿势设定系统,平衡功能检测和干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脑瘫的日常生活能力特征、预后和管理等。
科研成果:
一、获奖成果
1、《小儿脑瘫运动障碍康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2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脑性瘫痪临床诊治与管理的系列研究》(2008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二、发表论文
1.Xu Kaishou, Wang Lijuan, Mai Jianning, He Lu. Efficacy of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hand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 A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Disabil Rehabil, 2012, 34(4):337-346.(SCI收录,2011影响因子1.498)
2.Xu Kaishou, Yan Tiebin, Mai Jiann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compare two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techniques on the functional improvement of the leg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lin Rehabil, 2009,23(9):800-811. (SCI收录,影响因子1.767)
3.徐开寿,王丽娟,麦坚凝.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经验和新进展.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7):549-552.
4.邱晒红,徐开寿,何璐,麦坚凝.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功能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2):167-169.
5.何璐,徐开寿,钟秋云, 麦坚凝.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测试的信度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9): 822-825.
6.徐开寿,麦坚凝,何璐. 肌肉控制能力训练辅以神经生理学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站立与步行功能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58-59.
7.徐开寿,何璐,李金玲,麦坚凝. 经皮电神经刺激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中华
儿科杂志,2007,45(8):564-567.
8.徐开寿,燕铁斌,麦坚凝. 电刺激定位引导肉毒毒素治疗脑性瘫痪患儿踝屈肌群痉挛的对照研究.中华
儿科杂志,2006,44(12):913-917.
9.徐开寿,燕铁斌,麦坚凝. 不同定位技术引导肉毒毒素治疗脑瘫患儿踝跖屈肌群痉挛的对照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9):607-610.
10.徐开寿,燕铁斌.A型肉毒毒素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1):860-862.
11.徐开寿,麦坚凝,何璐,等.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卧与坐位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2005,20(4):222-223.
12.徐开寿,麦坚凝.踝足矫形器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08
13.徐开寿,麦坚凝.按摩疗法在高危新生儿的应用.国外医学
儿科学分册,2001,28(增刊):11-12.
14.Xu kai-shou, Yan Tie-bin, Mai Jian-ning. Effects of botulinum toxin guided by different localization technique on spasticity in the ankle plantarflexor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randomized trial. Dev Med Child Neurol, 2007, 49(suppl 111):50-51.
15.Xu Kaishou, He Lu, Li Jinling, Mai Jianning. 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 on spasticity of lower limb in standing balance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 Rehabil Med,2008,46(suppl):79.
16.徐开寿,李金玲,何璐,麦坚凝.A型肉毒毒素注射下肢痉挛肌群联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平衡功能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9):608-611.
17.徐开寿,麦坚凝.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性瘫痪儿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1):781-783.
18.Mai Jian-ning, Xu kai-shou, He Lu. Effects of seating position system on motor and speech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Dev Med Child Neurol, 2007, 49(suppl 111):79.
19.徐开寿,麦坚凝,何璐,等.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婴儿期粗大与精细运动技能发育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7):604-606.
20.徐开寿,麦坚凝.脑性瘫痪的
诊断、评价与治疗. 实用
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2):950-952.
21.何璐,徐开寿,邱晒红,等. Berg平衡量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评定的信度研究.中国康复,2010,25(1):21-23 (通讯作者)
22.郑玉蔼,徐开寿,李金玲,麦坚凝. 肉毒毒素综合康复治疗与脑瘫患儿蹲伏步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83-84.
23.徐开寿,何璐, 麦坚凝,靳晓坤,王丽娟.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4):308-312.
24.麦坚凝,徐开寿,何璐.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坐姿功能异常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3):254-255.
25.麦坚凝,徐开寿. 脑性瘫痪的康复. 国际
儿科学杂志,2007,34(6):467-468,封三.
26.沈怡,徐开寿,万新炉,麦坚凝.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6):630-633.
27.麦坚凝,徐开寿,郑志英,等.额叶皮质发育不良婴儿神经精神发育随访分析.中国实用
儿科杂志,2003,18(12):727-729.
28.蒋虹,徐开寿,李金玲,等.肉毒毒素注射结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国儿童
保健杂志,2008,16(5):535-536.
29.梁惠慈,徐开寿,何璐,等.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影响. 实用
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2):911-912,944.
30.黄友旗,徐开寿,黄奕山,等. 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内容及模式的研究.中国妇幼
保健,2009,24(22):3085-3087.
31.万新炉,徐开寿,潘翠环.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步行和平衡能力的疗效观察. 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6):598-601
32.蔡红玮,徐开寿,何璐等. 小儿
推拿合并Bobath技术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妇幼
保健. 2011,26(32):5076-2077.
33.徐开寿. 功能学检查. 见宋燕燕,赖剑蒲. 主编. 围生期高危儿监护管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92-445.
三、科研项目
1、2009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CIMT结合TENS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第一负责人。
2、2006年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肌电定位引导肉毒毒素治疗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对照研究》,第一负责人,已结题。
3、2010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社区儿童少年精神卫生问题筛查及诊治干预模式研究》。
4、2009年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BECT儿童Rolandic区电发放与ADHD亚型的关系》。
5、2010年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学龄期DCD儿童的运动技能干预技术及其社区防治网络建设的研究》。
6、国家科技部项目《中国人口出生缺陷的遗传与环境可控性研究》之二级课题《先天性智力低下的早期干预方法的研究》(2002-2007,已结题)
四、专利与著作权
1、限制性手托(专利号:ZL201130220309.9)
2、儿童康复评定管理系统1.0(登记号:2009SR01534)
3、早产儿精神运动行为早期评价及干预方法操作视频(2010-I-033774)
4、早产儿精神运动行为早期评价及干预方法手册(2010-A-033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