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非,女,主任医师,教授,儿童
肿瘤科主任,硕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
从事儿童
肿瘤内科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及抗癌药物临床研究。擅长儿童青少年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肾母细胞瘤、骨和软组织
肿瘤、肝母细胞瘤、生殖细胞
肿瘤、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各种儿童恶性
肿瘤的化疗。临床治疗经验丰富。
教育和留学经历
198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1989年中山医科大学
儿科血液学硕士毕业。1995年-1996年赴日本爱知医科大学进修儿童血液/
肿瘤和流式细胞术。2000年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短期进修儿童血液/
肿瘤。2012年赴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儿童
肿瘤科短期进修。2014年1月受邀作为访问教授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儿童青少年系交流。
专业学会兼职:
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
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
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
儿科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
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
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抗癌协会神经
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癌症》杂志责任编委;《儿童
肿瘤》杂志编委;《中国
肿瘤临床》特约审稿专家。
临床医疗经验:
从事恶性
肿瘤化学治疗近30年。重点儿童青少年恶性
肿瘤的化疗,包括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脑瘤、肾母细胞瘤、骨和软组织肉瘤、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
肿瘤、生殖细胞
肿瘤、肝母细胞瘤、郎罕氏组织细胞增多症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各种恶性
肿瘤。临床经验丰富,对儿童
肿瘤诊治有较深的造诣。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治疗策略和方案治疗儿童恶性
肿瘤。经过多年努力,中山大学
肿瘤防治中心儿童青少年恶性淋巴瘤和急淋白血病生存率已达70%~80%,接近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其它恶性实体
肿瘤治疗疗效也获得明显改善。
科学研究经验:
临床科研经验丰富。开展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
1、1998年针对国内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生存率低的状况,积极采用德国NHL-BFM治疗策略和方案,经过多年努力,使中山大学
肿瘤防治中心儿童NHL生存率明显改善,从1998年前30%提高到目前70%~80%。
2、协助检验室建立流式细胞仪(FCM)实验室,对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行FCM免疫分型,进一步明确
诊断。对病理组织学
诊断困难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行腔积液的FCM检测帮助
诊断。建立自体造血干细胞CD34造血干细胞CD34检测和淋巴瘤免疫功能检测等技术。
3、协助
内科实验室建立MTX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将HD-MTX剂量提高到5g/m2,持续滴注24小时,36h CF解救,改变以往1g/m2 持续滴注6小时,6小时CF解救的方法,并联合其它3-4种抗癌药物同时在5天内应用,改变以往单药MTX 应用的方法,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生存率。
4、主持和参加7项新药多中心临床实验研究。
5、获中山大学5010项目资助,主持“化疗加或不加放疗治疗预后良好型ⅢA期儿童肾母细胞瘤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
6、曾获得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完成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课题研究。
7、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
肿瘤专科杂志发表论著60余篇。
8、主持临床研究《改善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得2008年广东省科学进步三等奖。
9、主编和参加编写著作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