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二医院 病理科
擅长
肝脏疾病和各种肿瘤的临床病理的诊疗
简介
刘伟,男,病理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多年来一直从事传染病、病理的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近年来还从事医院信息管理工作,先后担任病理科科主任、信息科科长,主任医师,现任南京市第二医院病理科科主任、信息科科长,南京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江苏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中西结合肝病学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南京医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南京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院管理学会传染病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南京市医院协会医院信息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肿瘤学会会员;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美国中华医学进展杂志编委,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中华医药杂志编委,世界感染杂志编委,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中华临床杂志编委。 2004年被授予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后备人员,2006年被授予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授予“南京市卫生系统213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员。2004年被授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07年被授予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8年被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主持、参加过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成果:①.在2003年4月抗“非典”的战斗中,参加了“南京市非典型肺炎患者SARS病毒RNA和抗体的检测、临床治疗及医护人员的防护的研究”的科研工作,水平居国内领先,被授予“抗非先进个人”。②.研究证实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酶学、肝纤维化指标可作为动态观察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和预后的非损伤性指标,使临床利用简便易行的非损伤性检测方法对慢性肝病患者的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了诊疗水平,降低了其死亡率。③.研制出了乙型、丙型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对乙肝病毒DNA进行定性,亚型分型及YMDD突变位点检测;丙型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对Simmonds分型的丙型肝炎病毒RNA的6个基因型、10个亚型进行分型检测;申请获得了16项基因诊断芯片技术发明专利;还发明研制了具有自动提取目标核酸序列,并进行PCR扩增,荧光标记后自动与基因芯片杂交,漂洗,荧光检测和分析结果为一体的核酸扩增杂交基因芯片检测仪及配套检测软件,已制造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样机,为更好的推广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奠定了基础。④.和美国Palo Alto VA医院合作,发现并证实了Synuclein-gamma Gene与人类的8种肿瘤有关,它是与人类肿瘤相关的广谱基因,可以作为人类肿瘤的新标志性基因。我们研制的新抗体有望作为人类肿瘤的新标志。⑤.在国内率先开展高压氧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研究,证实了高压氧治疗慢性肝炎可增加患者肝动脉及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改善其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有效地减轻其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淤胆及肝组织学、超微结构的损伤。开辟了高压氧治疗慢性肝炎这一安全、简便、有效、价格低廉的治疗新途径。⑥.在国内外率先用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组织病理学、超微病理学和尸体解剖学等先进技术,全面检测乙肝产妇娩下死胎多脏器(脑、心、肝、脾、肾、胸腺、肺)组织中的HBVM(HBsAg,HBcAg)、HBV-DNA的表达,观察死胎多脏器组织学变化,分析死胎多脏器(脑、心、肝、脾、肾、胸腺、肺)组织中HBVM、HBVDNA阳性率与孕妇HBV感染状态、静脉中HBV标志的相关性,确定HBV在胎儿脏器组织中的定位分布情况,系统阐述 HBV 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HBV引起胎儿多脏器组织学的变化和死亡机制。提出产妇血清中HBV呈高复制状态,是乙肝病毒宫内传播高危因素;HBV感染导致胎盘发育不良,引起胎儿肺羊水吸入、发育畸形,是其导致胎儿死亡的机制;核型分布的整合型HBVDNA可能是导致肝炎遗传的组织学和分子学基础,是新生儿乙型肝炎发病率增高、发育不良、难以治愈和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为临床积极阻断HBV宫内感染,提供组织学和分子学、超微病理学的支持和指导。 参加、主持过省、部、市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有100余篇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中华级40余篇,核心期刊50余篇,省级30余篇,被SCI收录4篇。参加编写和出版教材-(传染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一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南京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纳米金标记银染肝炎检测型基因芯片获实用新型专利。高压氧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研究获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