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指排便时有血自肛门排出体外。排出的血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柏油色,出血方式有大便时或排便后肛门滴血、喷血、大便表面带血、便后手纸被血沾染等,有时血与大便,脓、粘液混合在一起。不过常见的是大便带血或便后滴血.血量可多可少。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部位的高低。
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及肝、胆道、胰腺出血时排出的多为黑色或者柏油样黑便。小肠、结肠、直肠、肛管等下消化道出血时多为鲜红色的血便。然而二者均可有例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如伴有肠蠕动加速时,可排出鲜红的血便而不呈黑便。小肠出血时,如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可呈黑色血便:当小肠出血量多,排出较快时,大便呈暗红色甚至呈鲜红色的稀便。结肠与直肠出血时,由于血液停留于肠内时间较短.往住排出鲜红色的血便。
那么哪些疾病可以导致便血,具体有什么表现,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呢?
便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痔疮。中国有句俗话称“十人九痔”,尤其是男性老人患痔疮更为常见。痔疮按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引发痔疮的原因是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静脉血液因受阻不易回流,形成血栓淤积。久站、久坐、久蹲、便秘、过量饮酒和吃辛辣食物均可引起发病。痔疮出血一般为间歇性,多在排大便后滴鲜红色血,或手纸上有血迹,血不与大便混合且常无疼痛,改善饮食或者休息后常可自行缓解。肛裂也可排鲜血大便,但常伴有排便时“破裂感”及肛门周期性疼痛。
其次是结、直肠肿瘤,尤其是直肠癌,也是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它表现为大便带暗红色血,或脓血粘液性大便,血常与大便混合,同时还有下腹坠胀、里急后重、排便习惯、大便性状改变等排便不适症状及消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全身不适症状。值得警惕的是老年人痔疮与直肠癌可能同时存在,一般人总是把便血当作是痔疮发作。
由于这种误解,许多人一有便血往往自己用点治疗痔疮的药物,从而延误了发现真正的病情,已经证实即已是中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凡考虑为痔疮出血者,应进一步检查,及时排除直肠癌的可能性,不然则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直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指直肠或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向肠腔隆起病变。便后有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染于大便之外,直肠息肉偶伴有息肉脱出。此病易恶变,明确诊断后应及早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刀或其他术式切除息肉,防止癌变。
还有就是结肠炎、克隆氏病等大肠炎性疾病的便血,往往是粘液血便,常有腹痛、腹泻等表现。
另外,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均可引起便血,小肠疾病等并不多见的原因也可导致便血。
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便血呢?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多食果蔬类食品软化粪便,尽量避免久站、久坐、久蹲,避免过量饮酒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多食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及排便习惯。
出现便血不要过度紧张,要及早到医院肛肠科就诊,一般由专科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直肠指诊、直肠镜、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等均能找出出血的原因,作出正确的诊断,并提供专业的建议,给你选择恰当的防治措施,不能因为侥幸或思想麻痹而放弃就医,任由病情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