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在60-79岁老年人群中,贫血发生接近35%,而到了80岁以上,发生率高达45%。所谓贫血,实际上主要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Hb)含量减少所致。即在我国成年男性Hb<120g/升,女性Hb<110g升/,就是贫血;而世界卫生组织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贫血定义为男子<130g/升,女子<120g/升。
(一)老年人缺铁性贫血
一、定义及成因
铁是Hb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当机体缺乏铁元素时,会影响Hb的合成而导致贫血。正常成年人(老年人参照成年人)体内含量为3-5克。照成年人)体内含量为3-5克。老年人之所以贫血,首先与造血功能下降有关,这是年龄造成的,属于自然现象;另外老年人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也就是缺铁性贫血,主要是老年人牙齿不好、嚼东西不灵光,加之消化吸收能力差,不少老年人有各种慢性病,对很多食物,尤其是肉类的限制,而肉类中富含的铁和维生素B12恰恰又是造血的主要原料,造成摄入不足;如果老年人经常有失血,如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甚至癌症等严重疾病,会经常丢失红细胞,造成内源性铁不足。因此,要弄清楚贫血背后的原因,看看是普通的营养性贫血,还是隐藏着更为严重的恶性疾病很重要。
二、防治措施
铁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肉类、肝、鱼及餐具中的铁锅。植物性食物中的铁较动物食物中的铁难以吸收,肉类和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等可促进铁的吸收,相反能与铁结合的盐类,如植物盐、磷酸盐等可减少铁的吸收。为了促进铁的吸收,应注意吃一些酸性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酸性水果等,少饮浓茶,咖啡,蛋类、牛奶及抗酸药物等均可干扰铁的吸收和利用。
积极查明病因,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适当补充铁剂。常选用的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等,铁剂在进餐时或餐后服用可减轻其副作用,同时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只有严重的为肠道反应而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或慢性腹痛腹泻、胃肠手术影响铁的吸收时,才考虑注射右旋糖苷铁等制剂治疗。严重时输注红细胞悬液。以上用量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
三、生活指南
老年人贫血往往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家人和医生忽视。一般来说,出现乏力、心慌、气促、心前区痛、头晕、眼花等症状,就要高度引起重视,会进一步发展成面色苍白、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吞咽困难、皮肤干燥角化、毛发易折断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或反甲形成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及病症,可及时到医院就诊,做一个简单的血常规,若是贫血,需遵医嘱进行相关治疗。
众所周知,食补可以起到既补充营养又改善贫血的作用。平时应注意富含维生素C与富含铁的食物搭配饮食。需要提醒的是,阿胶等保健品中的含铁量是不够的,还需要药物的补充,同时治疗原发病,如慢性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癌症、泌尿道炎症、阴道炎症及出血等。注意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诱发的出血,及时发现及早停用此类药物。
(二)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
一、定义及成因
巨幼细胞贫血是指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及DNA复制速度减缓所致的疾病。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以绿色蔬菜、瓜果、肝脏和奶制品中含量最多。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老年人常见的贫血原因之一,其中以叶酸缺乏多见。老年人因牙齿疾病摄入缺乏持续3-4个月即可出现叶酸缺乏的表现;各种空肠疾患,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柳氮磺吡啶、乙醇等可抑制叶酸的吸收;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等叶酸拮抗药物以及先天性某些酶的缺乏均可影响叶酸的代谢及利用;甲状腺机能亢进、感染、肿瘤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叶酸需要量增加时,不注意补充会诱发贫血。一个完全素食者需经10-15年才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表现。
二、防治措施
老年人应注意营养物的补充,纠正偏食及不良烹调习惯,多食新鲜蔬菜及动物蛋白质。部分老年人因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而盲目控制饮食,也可以致巨幼细胞性贫血。所以应科学调配膳食才能预防发生。在用叶酸和维生素B12补充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叶酸缺乏的补充:口服叶酸,每次5毫克,每天3次;对肠道吸收不良者也可肌内注射甲酰四氢叶酸钙3毫克/天,直至血象恢复正常。如同时又缺铁,则需补充叶酸数日,待消化道症状消失,再给铁剂。如同时又有维生素B12缺乏,则必须同时注射维生素B12,否则会因为维生素B12的缺乏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恶性贫血、胃切除者及先天性内因子缺乏者,需终生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叶酸缺乏者常伴多种维生素缺乏,需同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
三、生活指南
一般来说,老年人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腹泻、腹胀及舌炎,并且舌质红伴疼痛、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称“牛肉舌”),且伴有嗜睡或精神错乱,情感障碍等,首先要考虑叶酸缺乏。应积极去医院检查诊治。如果软弱无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症状,以及出现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多见于维生素B12缺乏,如果不及时治疗,多半会发展为恶性贫血,造成治疗过程漫长,效果欠佳。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巨幼细胞贫血,因酒精能阻碍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和利用,所以老年人应及时忌烟酒;老年人用药时要注意筛选,乙胺嘧啶、苯妥英钠、巴比妥钠、异烟肼、乙醇、保泰松、氨甲喋呤等同样抑制叶酸的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利用。
(三) 老年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定义及成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导致的或不明原因的骨髓干细胞及(或)造血微环境损伤。原发性再障多见于青少年,老年人少见。继发性再障由化学品(如笨)、电离辐射、感染(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EB病毒等)、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抗风湿药物、金刚制剂及抗惊厥制剂)引起。近年来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有所上升,且随年龄增长女性发病率逐渐升高,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二、防治措施
积极寻找致病因素并终断与其接触,避免一切引起骨髓抑制的物质;治疗未生效前,可以通过输血将Hb维持于一定水平;防止出血和感染;以各种方法刺激骨髓再生。常用的药物有:丙酮、十一酸睾丸酮、司坦唑醇、去氢甲睾酮,急性型可用抗胸腺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老年男性患者使用雄激素应注意前列腺肥大可能加重。近年来环孢素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再障。也可以佐以益气养血、健脾温肾的中药结合治疗。部分老年患者脾切除后贫血可以缓解,但因年龄限制不适合进行骨髓移植。
三、生活指南
老年人一旦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首发症状,应立即送医院进行诊治。多数老年人起病慢,以贫血为首发,出血轻,感染易控制,当与其他老年病并存时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故不容忽视,要早诊早治,以防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老年人再障多有致病因素接触史,如药物等因素,要注意防范,勤去医院做血液化验。
(四) 老年人肿瘤相关性贫血
一、定义及成因
老年人肿瘤性疾病所致的贫血叫肿瘤相关性贫血(简称“CRA”)。通常以消化道肿瘤及造血细胞肿瘤为多见。
二、防治措施
积极控制原发病及输血治疗是治疗CRA的主要措施。如胃肠道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泌尿系肿瘤等出血及肿瘤侵犯骨髓引起的贫血,如果原发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其贫血是无法纠正的。围手术期输血及化疗后输血也是纠正贫血主要的手段。但其疗效维持时间短,不良反应大,多有发热、皮疹、肝炎艾滋传染、产生特异性抗体等,也不能完全改善预后,只有当Hb<60g/L才考虑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自体分泌的激素,主要产生于肾脏,通过骨髓前体红细胞膜表面的EPO受体结合,促进红细胞分泌成熟。EPO治疗CRA有一定疗效,有效率40-79%,其应用可减少50%输血需求,提高生存质量,但血栓性疾病风险也会增加,可酌情使用。对于存在出血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止血药物治疗。另外,老年CRA患者存在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较多,应注意补充铁剂和叶酸、维生素B12。
三、生活指南
随着科学的进步,老年肿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CRA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输血及使用EPO是目前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但积极的抗肿瘤治疗是其根本。尽管目前对CRA的治疗尚存在诸多问题,但已逐渐对CRA的发病机理及其对肿瘤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有所清晰,医生也越发重视,CRA必将得到越来越规范有效的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