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4岁的男病人右上肺长了一个直径4厘米的肿块,穿刺诊断为癌症。检查同时发现,患者左、右下肺还各有一个0.6厘米的肿块,然而由于直径太小,无法实现定位穿刺,良恶性质不能得到确诊。
病情刻不容缓,病人和家属心急如焚,慕名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求医。我们通过细致分析认为,从诊断角度来看,需要尽早明确左下肺肿块的性质,良恶性质不同,治疗方向差别很大。从手术角度来看,因为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手术,几乎无人能承受,更别说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
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决定为患者施行胸腔镜手术,借助微创技术同时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术中,在患者左、右两胸侧各打了两个直径1至2厘米的“钥匙孔”,借助精密的操作仪器,凭借娴熟的操作技巧,从其左、右下肺切除肿块,快速送至病理科,半小时后结果传来,显示为良性肿块,立即在右胸作4厘米切口,施行胸腔镜下右上肺癌根治术。借助胸腔镜技术,既实现了明确诊断,又在微创条件下为患者解决了病痛。由于手术创伤很小,患者恢复很快,第二天即能下床走路。
另有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也比较典型。她的右上肺有一个直径0.8厘米的肿块,CT征象为“毛玻璃样”改变,观察数月,大小并没改变,但同样因为无法实现穿刺,一直无法确诊。医生为她施行了胸腔镜手术,术中快速病理,结果显示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立即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由于发现较早,手术及时彻底,患者的预后情况与良性病几乎没有差别,不需要化疗等特殊治疗方法。
据了解,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目前针对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等,但总体疗效差强人意,中晚期肺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1%~30%,而早期肺癌(Ⅰ期)手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可达57%~67%。
因此,肺癌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及时发现和诊治肺部微小肿块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X线胸片、CT检查肺部小肿块,一般无法明示其症状,无法判断其良恶性质。目前临床上碰到的早期病例很多是在体检是发现的,也有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无意中发现,这部分患者可以幸运地获得早期手术的机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肺部肿块都是癌症,也可能是炎症、结核等疾病。对于肺部小如绿豆、黄豆般大小的肿块如何诊断,在医学界确是个难题,小肿块穿刺很难定位,也就无法确诊,为个小肿块做开胸手术,也很少有患者能接受。以往采取定期复查、试验性药物治疗等方法,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对于其中的癌症患者来说是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具有明显优势的胸腔镜技术的推广,这些问题可迎刃而解。在胸腔镜下,诊断和治疗可同时进行,小切口手术取出肿瘤,术中送快速病理,如果结果为良性,则手术结束,如果为恶性,立即行肺癌根治术。
胸腔镜手术较传统手术切口明显缩小,只需数个1至4厘米左右切口,更重要的是它对心、肺、肝、肾功能及神经与运动系统所造成的损害从统计学上看微乎其微。胸腔镜技术自90年代初传入我国,经过十余年的应用和研究,现已趋于规范、成熟。江苏省人民医院1997年开展胸腔镜手术、2006年开展肺叶切除术,迄今已经完成各类手术400多例,其中肺叶切除60多例、食管癌根治术10多例,其他包括肺楔形切除、胸膜活检、肺活检、肺大泡、纵隔肿瘤、重症肌无力、手汗症、漏斗胸、脓胸、外伤性血气胸、膈疝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