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在人的颈前方中上段,形似蝴蝶,犹如盾甲,正常的甲状腺很薄,一般在颈部看不到,也摸不到。甲状腺虽小,却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甲亢、甲减、甲状腺肿越来越困扰人类。
甲状腺病是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一大类疾病,由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工作压力等原因,现在我国罹患甲状腺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十城市的甲亢患病率为3.7%、甲减患病率为65%、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18.6%。甲状腺癌在2010年已越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六位。如此高的发病率与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治疗达标率相比都相对较低。
从近几年的门诊量反映的情况来看,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等疾病门诊量日益增多,占专家门诊二分之一的规模,甲状腺疾病成为内分泌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这一方面和现代城市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比较大有关;另一方面,现在的检测水平相比以前更高、检测手段也更加丰富,所以这类疾病的发现率、检出率也有了明显的增高。
现在甲状腺B超、甲状腺功能检查都已经是很多单位职工体检的常规项目。这样就会检出很多桥本氏甲减病人和甲状腺结节病人。很多年轻的工作人员的这方而问题被及时发现了,所以看上去疾病的发生好像是年轻化了。
甲状腺疾病涉及的学科比较多,手术要找普外科、甲乳外科的专家,做超声要找超声科的专家,术后病理要找病理科专家,放射治疗还要找同位素治疗专家。如果不是多学科合作,患者就要来回奔波,给就诊带来不便。对于甲状腺疾病病的诊治最好是多学科合作,集中不同科室的优势形成网络式的诊治。“比如病人在内分泌科门诊被发现甲状腺结节并被怀疑恶性病变.就会推荐到普外科手术。
如果根据术后病理结果需要进行碘131放疗,也会推荐他到核医学科治疗。其实我们已经在医生群体中形成了一种多学科的相互支撑。
因为牵涉到整体管理的问题.我们提倡各种常见病的多学科合作。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将医院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为患者提供更高的服务,提高诊断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而不是让患者在医院里面东奔西跑。”
甲状腺有问题了应该看哪个科呢?比如发现甲状腺结节,如果是刚发现,首先应该到内分泌科就诊,内分泌科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检,完善相关检查,相当于对患者进行初筛。如果是良性病变,定期随访即可:极少部分怀疑恶性病变的病人,需进行进步检查,比如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分子诊断。
通过这样的流程找到并确认高危人群再进行接下来的外科手术治疗。整个流程各阶段环环相扣,内科医生负责初筛和定期随访,外科医生负责手术治疗,核医学科医生负责手术后的同位素治疗,术后管理和随访再由内分泌科医生负责。
甲状腺癌可防可治,复发率低
随着甲状腺病的多发、年轻化,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甲状腺癌可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如髓样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发射线接触史,雌激素分泌增加,遗传因素,或其它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瘤特别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演变而来。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女性多见,常见年龄30-60岁。
分化型甲状腺癌发展缓慢,病人可发现颈部有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被自己或体检无意中发现,或在B超等检查时发现。体检癌肿多质硬,表面或可光滑,边界或可清楚。如果癌肿局限在甲状腺体内,则可随吞咽上下活动:若已侵犯气管或邻近组织,则较为固定。
“经过筛选甲状腺良性肿瘤尽量不通过手术治疗,但只要是甲状腺癌,也就是恶性肿瘤,不管大小都要于术切除”,沈美萍主任介绍.“我们医院30张床位专门用于甲状腺病人,这已经算是很多的,.但对于病人的需求来说还是不够,患者手术还要排队。”甲状腺癌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发现比较早,早期癌比较多,早期癌变预后良好,基本上能够治愈。这就使得早期甲状腺癌不容易发生转移,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结节良恶性与大小关系不大
如今超声检查分辨率的提高使得人群中筛查检出率可达20- 76%。以前发现不了的1-2mm的小病变,现在都能被发现,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大小关系不大,甲状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对甲状腺结节分1-6级,总体来说1-3级倾向于良性,或者说评价为1-3级的95%以上都是良性的;4级分4A和4B两个级别,4A级有5-10%恶性的可能性,4B级有l0- 80%的可能性是恶性的;达到5级恶性的可能性就很高,也就是80%以上:6级就是经过穿刺检查或者有相关手术病史的病人。大多数医院目前都以这样一种标准化的程序进行级别评估。
超声引导下穿刺检查最大的优势就是比较精确,很多结节都很小,只有几毫米,如果没有超声引导定位根本做不到。良性结节一般形态规则、回声均匀。而形态不规则、极低回声、点状针尖样钙化回声、周边边界海星样表现等典型的甲状腺恶性结节特征的,就要引起重视,往往建议做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很多比较小的结节只是伴随着甲状腺回声不均、有结节样改变,这类情况在人群中间非常普遍,并没有对健康带来危害,很少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
有文献资料表明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非常高,如果用B超做筛查,有高达40-60%的患病率,结节中85-90%的可能性是良性结节,所以查出有甲状腺结节不必过于担心。查出了甲状腺结节,我们要关心两个问题。其一就是结节是怎么得的.有没有影响到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到医院做一个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即可判断功能情况。
如果功能正常,结节也不是特别大.没有明显的压迫症状,就可以先观察。如果还是不放心,仅需要每年定期复查即可,不要看到结节就认为是癌,甲状腺结节癌变的发生率仅有10-15%。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病变。其二是结节的良恶性。确定良恶性最有意义的检查就是B超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
一般来说有钙化的病灶恶性发生率比没有钙化的相对较高。但是也不是说钙化就等于恶性,还要看钙化的具体性质。如果是些粗大的片状的钙化一般也倾向于良性的结节,反之如果是小的砂砾状的钙化可能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甲亢治成甲减不可怕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由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主要表现为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体检时太多数病人有程度不等的甲状腺肿大,部分病人有突眼症。
而甲减可能会影响体内脂质的代谢,严重的甲减可能会引起血脂异常,表现为高脂血症.进而引起动脉硬化,甚至可以引起心肌细胞的水肿、甲减性心脏病。甲减除了影响代谢之外,还对体内很害的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都有影响。严重的甲减可能会引起病人情绪的低落,甚至表现出抑郁的状态。甲亢可以通过抗甲状腺药物、l31碘治疗、手术三种方式治疗,而甲亢往往会治成甲减。
甲亢治成甲减,这样的情况不可避免。甲亢表现就是脖子大指标高,用碘131把甲状腺缩小,把指标降下来。但是缩小到什么样的程度很难去把握,而且患者自己的甲状腺组织对于给药的反应也很难估计。有的人对碘131很敏感,甲状腺组织一下缩得很小;有的人对碘131不敏感,可能次两次都没有效果。
最终甲状腺缩的过小就会表现为甲减。还有种情况就是缩小的程度比较合适,之后的比较长时间内效果很好.什么药都不吃。但是我们只是缩小了甲状腺组织,留存在体内发挥作用的那部分甲状腺还是个病变的组织,这个病变组织还会在进展,它自身功能会慢慢减退,可能在三年五年或是更长的时间之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因此,甲减是碘13l治疗之后不可避免出现的结局。在西方些国家,就把甲减作为治疗甲亢的目标,原因是相比于甲减,甲亢对身体的损害更大,甲亢控制更麻烦,治疗甲亢的药物副作用更多。而治疗甲减则比较简单,只需要吃一种药并且容易控制,随访间隔比较长,药物也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身体对其耐受性好。这样就把一个复杂的疾病简化为种简单、可控、稳定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采用碘131治疗对病人其他器官会不会有损害?柳卫说,短期内碘131治疗可能对其他器官会有影响,比如胃肠道方面,可能使病人觉得恶心、白细胞的下降,但是这些都是短期的,一两个星期后就会恢复。对于甲亢病人来讲,付出一点小的代价,换来大的收益,以短期的不适应或者损伤换来甲亢或是甲状腺癌的治愈,总体是大大获益的。
甲状腺疾病与饮食关系不确定
甲状腺疾病与饮食有没有关系,武晓泓说,目前与饮食的关系还不清楚。近几年随着加碘盐的普及,碘摄入量有所增加。随着碘摄入量的增加我们可以看到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但是不能说碘摄入增加之后直接导致的这种现象,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江苏省的尿碘调查结果显示,处于轻度碘过量状态,但是这个范围还是很安全的。
国家相关部门也意识到这一点,近几年食盐中加碘量在逐步减少,国家根据不同的地区的情况对补碘量做出了调整,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的政策,所以仅就加碘而言,对我们的健康负面影响越来越小。
而生活方式对甲状腺疾病却有着重要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导致了年轻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来自工作事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我们要倡导规律生活、科学合理饮食、经常运动、避免长期伏案工作、熬夜工作。这不仅对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疾病,对全身的疾病都可以达到预防的效果。
甲状腺疾病女性发生率较高,像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女性是男性的三倍。这可能与女性的激素分泌相关,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还在研宄中,这种现象在人群中普遍存在。
自己的甲状腺大不大,肿不肿,相应的检查还是要靠专业的医务工作者,自己照照镜子看看脖子有没有增粗,这是一个比较粗的办法,尤其像甲状腺结节,在早期只有通过B超的方式筛查才能发现.等到自己能看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比较大、比较明显了。因此,建议3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要有一次甲状腺体检,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诊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