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孙杰整理
樊某,女,57岁。南京人,2009年06月11日初诊。
诉胃痛1年余。患者1年来胃脘部隐痛间作,曾查胃镜示:轻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2009年04月30日复查胃镜示:食管齿状线上方可见橘红色岛状粘膜,诊断为Barrett食管,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近幽门管处粘膜有结节感,予氩等离子体凝集(APC)消融治疗。术后胃脘部隐痛仍存,服中药煎剂治疗1月余,疼痛不减,遂来就诊。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郭立中
诊时患者胃脘部隐痛,纳差,舌体多处溃疡,疼痛,影响进食,已系统检查排除白塞氏综合征,尿频,午后颜面烫热,手心烫热,口干不腻,腰酸乏力,脚冷,大便日行2次,质稀溏,便前腹痛,便后痛减。舌红少苔,边有齿痕,脉沉细滑稍缓。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属胃阴不足,虚火上炎,火不归元。治拟滋养胃阴,疏肝柔肝,引火归元。方选滋胃饮合痛泻要方加减。
处方:乌梅肉6g,炒白芍15g,炙甘草3g,北沙参15g,麦冬10g,石斛10g,丹参15g,玫瑰花5g,炙鸡内金10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白残花6g,肉桂3g(后下),太子参15g,黄连2g,人中白10g,马勃5g,陈皮6g,炒白术10g,防风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06月18日)药后胃痛频率减少,舌体溃疡疼痛较前减轻,矢气多。舌红少苔,边有齿痕,脉虚细。续以上方出入,加减调理月余,胃痛已近消失,口腔溃疡好转大半。
按:阴虚胃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延不愈、胃酸缺乏的病例。该患者系Barrett食管行氩等离子体凝集(APC)消融治疗后,胃痛症状持续存在。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远端粘膜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腺上皮所替代,这种化生的腺上皮可呈异形增生进而可形成腺癌,癌变率达10%。
周仲瑛教授对阴虚胃痛有其独特的见解,滋胃饮为自拟方。周老认为胃之阴液虚少,不能濡润胃腑是阴虚胃痛的关键。滋胃饮酸甘配伍,酸得甘助而生阴,加强了养阴生津的功能。方中乌梅,白芍味酸,敛津生液,养肝柔肝;北沙参,麦冬,石斛,甘寒益胃滋阴,一敛一滋,两济其阴。胃阴不足,失其濡养,胃气失和,故少佐理气而不伤阴的玫瑰花、麦芽、谷芽以和胃调肝,助胃运药,且能防单纯阴柔呆滞之弊。炙鸡金健脾消食。久病入络,营虚血滞,配合和血畅血之丹参,有瘀能化,无瘀防生,寓“治未病”之说。甘草调和诸药,共奏酸甘化阴,养胃生津之功。此外,此方还注重肝胃同治。肝为风木,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胃阴亏虚,肝易乘虚而入,克伐胃土,胃阴愈伤,所以方中予乌梅、白芍柔肝敛肝,玫瑰花疏肝理气,安抚风木,不致犯土。
吴鹤皋《医方考》中云:“泻责之于脾,痛责之于肝;肝责之于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该患者有脾虚肝强之痛泻表现,故郭老师运用滋胃饮的同时,配伍痛泻要方,敛肝柔肝,补脾助运,舒调气机,升阳止泻。因滋胃饮较之单纯用甘寒滋阴法有其独到之处,且郭老师之处方药证相符,选药精当,故顽疾自能向愈。
如下为患者本人提供的治疗前后口腔溃疡照片,照片为手机拍摄,清晰度不够及角度问题,治疗前后的对比度不是很强:
治疗前:
口腔粘膜上的溃疡
舌体上满是溃疡
治疗后:
虽然与治疗前的拍摄角度不同,但仍可以看出舌尖部的溃疡及舌体颜色好转
患者本来想拍治疗后舌底的溃疡好转情况的,舌头未伸出来,拍得不清楚。
郭老师编的滋胃饮方歌:
玫瑰鸡金生麦芽,养阴妙在舒柔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