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养肺,冬养肾”,秋冬是一个适合养肺的季节。秋冬是易犯咳喘的季节,是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因此.及早预防和积极治疗是防治咳喘病的关键。
膏方又称膏滋,是我国传统的滋补、祛除疾病制剂之一。膏方源远流长,调补肺系疾病的膏方具有补虚扶弱、补中寓治、治中寓补的特点。因其服用方便,具有很好的治疗、调补作用,得到很多人的青睐。
1、膏方的适应病证
(1)适用于各种慢性肺系虚弱性疾病,例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等。
(2)不适用于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者。
2、肺病膏滋调养应该注意到几个方面
(1)秋天需要润肺
秋天,风物干燥。秋属燥,燥胜则干,肺为娇脏,最怕燥,而燥气最易伤肺,所谓燥气通于肺。
肺燥津亏的特点:口干鼻干,舌燥咽干,干咳少痰,干咳甚至带有血丝,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而黄,舌红少津,脉细数。所以秋天最易肺燥阴亏,因而,秋天最需要润肺。
燥则润之,可以用沙参、麦冬、天冬、杏仁、百合、秋梨、荸荠、银耳、甘草等。
(2)润肺同时兼顾阴虚。
秋天的肺燥还常与肺肾阴亏并见,除肺胃津亏症状外,还有头晕、腰酸、精少、带下等症,甚至出现五心烦燥。药用枸杞子、麦冬,或者服六味地黄丸或大补阴丸(熟地黄、龟板、猪脊髓、黄柏、知母、蜜)等。
(3)注意补益肺气
肺气虚是指肺的功能减弱。肺气虚的三大特点:气息无力、言语无力、咳喘无力。肺气虚的人一般易感冒、汗多、或者气短、乏力等症状,舌淡苔白,脉弱。可以用补肺汤、玉屏风散进行调理。
补益肺气之品:冬虫夏草、燕窝、人参、沙参、西洋参、黄芪、党参、太子参或服四君子汤。
(4)养肺还要益肾
肺主行气,肾主纳气。临床主要症状为:呼多吸少、气不归根。这样的人大多有动则气喘,神疲自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畏寒肢冷,脉沉无力,舌质淡苔白等。
膏方中常用菟丝子、淫羊藿、补骨脂、巴戟肉、熟地黄等补肾之品。用药主张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故每每选用二至丸、六味地黄丸及川断、杜仲等阴阳平补之品,使补肾无燥热之偏。同时讲究补中有泻,补中有通,如用熟地黄必佐用砂仁;补益之中必加用气味辛香、运脾化滞之品,使补虚不恋邪,补虚不碍胃。
以动则气喘、腰膝酸痛、尿频夜多等症状为主的肾气虚者,药取熟地、山茱萸、杜仲、山药、紫河车、蛤蚧等。再如有畏寒腰以下冷等肾阳虚明显者,药取菟丝子、仙灵脾、胡芦巴等。兼有头晕目眩,舌红咽干等阴津不足者,药取女贞子、麦冬、石斛等。
(5)养肺还要健脾
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对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咯痰量多,神疲乏力,自汗气短,食少便溏,舌质淡嫩、边有齿印的肺脾气虚证,以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加味,生晒参(另炖)、白术、茯苓、半夏、陈皮、黄芪、贝母、炒扁豆、木香、砂仁,重用薏仁、山药、莲子肉,意取培土生金,以杜痰源。
若舌苔厚腻,食欲不振,经常腹胀的患者,可先予“开路药”陈皮、半夏、厚朴、枳壳、蔻仁、苍术、神曲、莱菔子、山楂等,煎汤服用,健脾醒胃,理气化湿,以助运化。再进滋补膏方,防止因补壅塞。
3、有关服用期间的忌口问题。
(1)按照传统习惯,在服用膏滋药期间的忌口很多。如:忌食生冷、油腻、鱼蟹、辛辣、萝卜等。我们的观点认为,应以辨证为基础。在阳虚畏寒怕冷,便溏时,应忌食生冷、鱼蟹食物;在阴虚怕热,大便干结时,应忌食辛辣、油炸食物。
(2)有关忌食萝卜的问题,因为大多数膏方是针对虚证而设,常含有人参。人参为大补元气之药,而萝卜却是破气之药,两者作用相反。同时服用会减弱或抵消补气的功效。应视膏方成分选择忌口。
(3)膏滋药不能与牛奶同服,因为牛奶中富含钙、磷、铁,容易与滋补性中药中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难溶并稳定的化合物,致使牛奶和药物有效成分均受到破坏,甚至产生刺激或过敏反应。
(4)在服用膏滋药期间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时,应暂停服用,待感冒治愈后再继续服用。症状轻微者,在用感冒药治疗同时,可酌情减量服用膏滋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