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临床上常常发现产妇在坐月子期间突然腿肿疼痛,到医院一查是得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因可脱落而引起肺栓塞致死,被临床称为“隐形杀手”,可为什么产妇会毫无征兆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呢?这让患者疑惑不解,也让家人忙了婴儿忙产妇,忙的乱了阵脚。在周围血管外科门诊,产妇、孕妇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案的确不少,那么,为什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此青睐产妇(孕妇)呢?
血液缓慢―女性妊娠后体重发胖,易出现下肢静脉曲张,分娩后增大的子宫宫体未复原,坐月子的传统习惯又使产妇长时间卧床,尤其是剖宫产和分娩手术(如侧切或产伤)后,产妇的卧床时间过久、下地活动减少更为明显,这就直接影响了产妇的下肢血液回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有的产妇因腹主动脉分叉部对左侧髂总静脉的生理压迫加重,或有髂静脉发育异常,这也是影响左侧下肢静脉血流缓慢的常见原因。
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重要因素。在产褥期某些凝血因子明显增加,血液高凝状态一方面有利于宫体内胎盘剥离面迅速形成血栓以减少出血,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是形成盆腔静脉血栓的因素。产妇肥胖,妊娠高血压,肾病和剖腹手术等,都是产生血液高凝的因素。
血管损伤―完整的血管内膜是血小板聚集的屏障,可以生成具有强烈舒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前列环素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旦静脉内膜损伤,就会出现上述变化。同时血小板合成的具有强烈收缩血管和高聚血小板的血栓素A2增多,并会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增加血液的高凝状态。在妊娠末期和产褥期,存在着血管损伤的多种因素,如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充血,炎症和感染等。
在女性妊娠和生产过程中,以上三个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必然存在,因此, 坐月子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也就明显增多,在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性比非妊娠妇女多5倍,在产褥期和剖宫产后又有明显的增加,绝大多数产妇在分娩后数日出院,而此病一般在产后1~3周之间发生,故临床也有“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形成”之称。
孕妇生产之后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改变传统的“坐月子”方式,避免久坐和久卧。产后第二天就应该起来活动,完全躺在床上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如果行动不便,也要经常在床上活动自己的下肢,避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产后过度营养也不科学,如果产后过度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及高刺激性的姜汁等食物,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下肢血流缓慢。所以,应鼓励产妇多饮水,进食低糖、高纤维素、高蛋白、高钙、适量脂肪的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产妇若发现下肢肿胀、疼痛时,千万不能大意,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血管外科就诊,避免延误就医而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