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亚洲人比较常见的眼病,发病原因与老年性白内障发展过程中晶状体膨隆造成的前房变浅、房角关闭密切相关。近年来较多临床观察显示单纯白内障摘出术可以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我们近年来的观察中也发现,对于经局部降眼压药及缩瞳药治疗后眼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房角尚未形成永久的黏连,这部分患者经白内障手术后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我们通过对手术前后的患者的眼部进行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仪的扫描,其每秒2000祯的光学扫描后经计算机重建能够迅速获得所设定方向的眼前段剖面结构,同时可以自动给出各项参数的数值。其中前房深度、前房体积、500微米房角开放距离(从巩膜突沿角膜表面作切线,取500微米,然后向虹膜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房角开放距离AOD500)、500微米小梁网虹膜间隙面积(从巩膜突沿角膜表面作切线,取500微米,然后向虹膜作垂线,小梁网与虹膜间的面积就是小梁网虹膜间隙面积TISA500)能够有效的评价前房及房角的结构。
研究结果显示,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存在共同的解剖因素,为浅前房窄房角。经白内障手术后,相对体积较大的晶体为薄的人工晶状体所替代,从而前房深度、前房体积及房角开放距离均显著地加大,从根本上解决了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因素。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经透明角膜的自闭式切口的宽度逐渐缩小,使得手术对角膜形态的影响也随之减小。目前我们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采用表面麻醉下经2.2mm透明角膜切口,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也远低于传统的滤过性手术。手术前后的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径、K值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手术所造成的角膜形态变化极小。因此在对此类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处理中,对于白内障手术条件成熟的单位,可以考虑早期行晶状体摘出加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对于晶状体相对透明、年龄相对较小的患者,亦可考虑晶状体摘出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从而满足患者对远近视力的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