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医务工作者,在学校时我们被教导我们是白衣天使,是生命的守护神,是生命前线的哨兵,有守护病人生命的职责。在工作中我们也这样要求自己,努力践行着神圣誓言。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变得紧张,医生被刺、护士被打的事件频频发生,医生护士开始要学习如何防身、保护自己的技巧。上班变得忧心忡忡,经常被袭医袭护事件引起的不安全感困扰。很多人经受不住这种压力,不得已离开了曾经坚守的岗位。
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扭曲的人际关系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才能营造让病人舒心就医、让我们安心工作的环境和氛围?最近的几件事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
我们伤口护理中心作为门诊部的一个窗口护理单元,一直推行国家和医院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将服务理念落实到具体的细节护理服务中,如首诊责任制护理让每个护士一对一的负责接待处理的病人,在整个伤口护理过程中能够动态了解病人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对疑难复杂问题实施团队合作处理,既培养了护士的责任意识,也提高了专业技能和水平,更消除了病人的焦虑不安。为了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针对不同复杂问题的伤口病人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和风险预案及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将有效沟通落实到每个护理环节中,定期对疑难复杂伤口病人组织讨论和会诊,如此既强化了护士们安全护理的意识和能力,也锻炼了沟通能力,更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感动了很多病人,病人以他们最为朴实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感谢。
2014年11月,一位被疑为乳腺癌的病人几经周折来到伤口护理中心,极度绝望中得到了伤口护理中心护理团队的真情关心和护理,治疗3周伤情得到很好控制,冬至的那天,病人早晨5点起床亲手制作了鸡蛋饼一大早送到伤口护理中心,还定做了一面锦旗,写着“医德高尚
服务周到”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当我们每个人拿着热腾腾的鸡蛋饼时,眼眶都是湿润润的,一个诊断不明被疑为癌症的病人在这么寒冷的冬天,起大早给护士们做鸡蛋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啊?我们被病人感动着。
2014年12月,一位来自青海西宁的糖尿病、痛风病人,因足部烫伤严重感染继发急性肾功能、心功能衰竭、高热不退,由肾脏科医生陪同来处理伤口,病人极度焦虑,治疗难度很大,经过医护团队合作处理半月,病人终于病情好转,伤口感染得以控制,2015年1月9日病人家属送来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锦旗上情真意切地写着“鱼水情深
军民一心 救死扶伤
恩重如山”,感谢信里的话更让我们心潮起伏:“对家属来讲,医生就是最后的心理支柱,她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患者全家,正是蒋护士长带领护理中心全体人员的服务,为我们解除了心理顾虑,决定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蒋护士长和伤口护理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总是耐心讲解,及时与我们家属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并对我们这些六神无主的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我们的心理压力。看着父亲病情一天天好转,我们家属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感激。我感谢在治疗过程中所接触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正是有了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才是我父亲得到良好的医治,更使我们体验了南京军区总医院良好的医风和医德。”这些朴实的语言是病人和家属的真情流露,让我们感到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被病人感动着。
今年1月5日,一位92岁高龄的抗战老干部腿部深度烫伤在当地医院治疗数月无效,伤情越来越严重,老人患有糖尿病、心衰、脑梗死多种疾病,身体极度虚弱,经人介绍从安徽千里迢迢赶来,我们根据老人特点制定和实施了个体化无痛治疗方案,3周后接近愈合。1月27日患者家属送来感谢信,其中有段话特别引人深思:““医学所系,生命相托,伤口护理中心团队用行动践行着她们的信念,用热情点燃了患者的希望,她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她们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让人深刻领会到了精医、尚德、求实、自强的真谛。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当今社会,伤口护理中心团队以全心全意的努力和付出构筑了爱与希望的灯塔,搭建了沟通医患之间的桥梁。”这既是感谢更像是希望,我们被感动着也思考着。
每个社会人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不同,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医患、护患之间多一些真情、多一些温暖,用真心真情感动彼此,那么,人与人之间有了一份彼此信任的感觉,当前紧张的医护患关系是否会变得和谐和融洽?
“情”为何物?拆开看,实际是用心维护有生命力的关系,这也使我更加深切地理解了2014年南京医院协会和南京广电集团联合主办的“医患互信
服务改进”系列活动的宗旨就是要推动医护人员的真情服务,我也有幸被评选为“真情医务工作者”。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