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都有那么两三个年轻患者,未婚无女友,主诉自己“肾虚”“勃起障碍”,并坚称是自己手淫所致,手淫对人体究竟有何影响?
手淫俗称自慰,在男性中这一现象尤为普遍,有调查显示,当今社会有90%的男性都有过自慰经历。自慰是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性胀满、宣泄性能量,满足自己对性的要求,并从性方面获得快感和慰藉。自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到了青春期后,由于体内的生理变化,产生性冲动和性欲,对性满怀憧憬、好奇和幻想,这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从性成熟到人类社会所规定的能够合法地宣泄性能量、满足性要求(登记结婚)一般要等待数年甚至更久,而这段时间的机体性需求往往最高,总要寻找机会宣泄涨满的性欲,男人和女人都可能在不经意的机会,偶尔刺激生殖器官并达到高潮,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养成手淫的习惯。
有调查显示,约有85%的男性和90%的女性在早期的手淫活动中,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就是手淫,更无从知道“手淫有害”的歪论。及至自己难以从这一行为中自拔,感受到来自生理的疲惫倦怠和心理的颓废无助后,才会通过书刊、传媒“对号入座”。人们通过这些渠道所得的认知,无非两种论调:手淫有害或手淫无害。尽管很多言论强调手淫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手淫有害”的怪论也被很多专业人士作为批判的靶子,但是深陷其中人们却因为这种理论与主观感受相吻合而宁可信其有。
20世纪初,美国着名性医学权威马斯特斯教授和约翰逊博士以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证明:男性一次达到性高潮的手淫,与一次完整的性交对身体的影响无显着差异。据此,手淫问题研究学者产生了这样一个思维逻辑――既然手淫本身并不构成手淫有害论者宣扬的危害,而手淫者又普遍会产生心理压力、生理问题,那么这笔账就应该记在“手淫有害”的错误观念上。换言之,如若不是“手淫有害”的错误观念作祟,根本不会产生手淫后的心理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专业人士,如医生、医学生或者有着良好专业知识背景的人们,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均能够理性的理解“手淫无害”的客观事实,但是他们依旧受到手淫后心理异常的困扰。
事实上,手淫产生的心理问题并非源于“手淫有害”的荒诞之论,而是健全的理性与异常的行为冲突的必然结果。手淫是典型的隐私行为,又因其为公众道德理念所不容,而成为一个“冰点话题”。我们称这样的心理异常为一种以不良心理感受为特征的“手淫后效应”――手淫者不能以正常的方式解决性需求问题,导致低人一等的自卑感,由于这种行为的特殊性而无法与别人沟通,心中产生难以排解的闭锁感。耽于这一行为难以自拔的空虚感,手淫使许多青少年不仅没有放松和欢愉,只有事过之后的颓废和悲哀,这样的心态之下,无从以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对待工作,难以坦然自若地待人处事。
手淫因为其本身的性色彩而被定为性行为。其实,手淫者并不能从中获得真实充分的快乐和满足。手淫行为的心理背景大致如此:缺乏有感召力的行动目标,现实生活无法使自己获得成就感,精神处于空虚和压抑状态。因而手淫中的性,已经不是性本身,而是选择了手淫作为宣泄现实造成的心理压力,以求获得低水平心理平衡的行为方式。心理医生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才可以与手淫问题求询者一起探寻到富有建设性的生活模式,让他们干净利索地告别昨天。很多男科医生建议,适度手淫而不要过频,却不知,手淫这种习惯化了的行为心理一旦形成,欲望的冲动就再也无法为理性的自律所能控制。
人是身心一体的,手淫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手淫还是能够达到精液排泄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精液排泄是治疗某些男科疾病的有效措施,例如某些前列腺疾病,精囊腺疾病。撇开手淫造成的负面心理效应不谈,对于那些不能够通过其它方式排精而又罹患这些男科疾病的人们,手淫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淫既非有害论所夸大其词的那么有害,也非无害论所轻描淡写的那么无害。对于那些需要与手淫作别的人,需要鼓励其全面调整生活节奏和内容,淡化业已造成的不良影响,重新面对明天。对于需要以手淫作为治疗手段的的人们,则需要关心其心理变化,以消除手淫者的的心理负担。如此,或许才是对待一个手淫者的不失偏颇的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