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科技改变生活,日新月异的医学也在改变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即日起,金陵晚报好奇实验室推出“改变人生的医疗技术”系列报道,透过一个个的生命故事,让您认识南京医院那些先进高端的医疗技术。
许彦(化名)是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个月大时,因为一次感冒,医生发现了她的问题。在19年前的当时,整个江苏没有一家医院能做这个手术,就算去上海,手术风险也比较大。医生就建议继续观察观察。
这一观察就是18年。今年2月份,许彦又因为一次感冒,高烧15天不退,医院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最后不得已紧急手术,补上先天缺损的洞,换了主动脉瓣,居然转危为安。出院之后1个月,许彦参加高考,居然就考上了大学。
生命故事
“感冒”回家15天高烧不退
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病房,记者见到了从宿迁老家过来复查的许彦母子。
回忆起许彦的那场大病,章女士还是心有余悸:“当时医院都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了,我们全家老小都从宿迁赶过来,围着她的病床哭,没想到她能活过来,也没想到她今年能考上大学。”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作为艺术生的许彦就背着大书包全国各地赶考,章女士分析,那段时间许彦一个人在外地住,营养自然没跟上,考试了自然很劳累,几个因素凑在一起就导致了今年的发病。“我们本来想等她高考完了再做手术,没等到。”说这话时,章女士一脸遗憾。当时,许彦正在南京考试。一开始以为是感冒,考完就回家了。哪知道,回家后15天高烧不退,“烧到了42℃,在当地医院控制不住。”
术后6小时就醒了
不得已,许彦只好再次来到南京,住进感染科。医院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医生告诉许彦一家人:再不做手术就可能心衰。
4月10日下午3点20分,手术开始。南京市第一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汪黎明是许彦的主刀医生。本来,汪黎明打算先修复许彦的室间隔缺损,把这个洞补上,再尽可能把她的主动脉瓣保下来。毕竟,再好的人工瓣膜也比不上自己的。但打开心脏一看,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瓣膜腐蚀,许彦的主动脉瓣已经“烧”穿孔了,这个孔直径就有1厘米,这样就只能换瓣了。
晚上7点半,历时4小时10分钟,手术成功结束,许彦送入重症监护室。原以为会在监护室待几天的,没想到,当天夜里1点钟,手术之后6小时,许彦就醒了,章女士还清楚地记得许彦醒来的第一句话:“妈,我现在能吃西瓜能喝爽歪歪了吧?”这样,许彦第二天早上就出了监护室住进普通病房。
5月7日,在整整住了两个月的院之后,体温正常的许彦就出院回家了。刚回去,当地医院医生都感到很惊讶:“你回来了?当时都以为不可能活着回来的。”
专家观点
室缺患者最好小学前手术
许彦得的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1.5-2名患室间隔缺损。许彦的这个手术名称叫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由于术中发现主动脉瓣已“烧”坏,室缺修补术和主动脉瓣置换术要一起做,再加上许彦当时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手术自然是难上加难。
汪黎明介绍说,需要在生后3-6个月内手术的仅限于那些室间隔缺损导致心脏增大,临床合并顽固心脏衰竭和呼吸窘迫的患儿。需要在生后6-12个月内手术的多是难以自愈且肺动脉高压达到中度以上的患儿。其他有症状的患儿可在生后1-2岁选择手术。但对于那些临床无症状、但检查显示心肺没有改变的患儿,最好在小学前手术。
记者了解到,对于做手术才能改善症状的室缺患者,最好还是及早手术。汪黎明就曾收治过一位57岁的先心病患者,就诊时连最简单的慢步行走、说话都会喘不过气来,虽然最后手术成功了,但若能早做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就会大大提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