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儿童鼾症的主要方法,而近年来低温等离子技术是家长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在门诊经常听到家长问到,是使用等离子进行手术吗?我们要求用等离子手术等等等……
那么究竟什么是低温等离子技术呢?所谓的低温等离子是利用生理盐水为中介,分解产生等离子,利用等离子的能量切除软组织,由于整个过程产生的热量少,温度保持在40-70度,渗透深度也就0、3mm,对人体软组织的损害较小,所以称为“低温等离子技术”,也是大家常说的“微创”技术。
那么,低温等离子技术又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
首先,低温等离子技术还是比传统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的优势:
1、 最突出的优点是手术中不出血,或出血不超过1ml,相比传统方法动不动出血就达50-100ml以上,还是有绝对的优势的。
2、 手术后患儿反应较轻,由于等离子技术产生的温度较低,渗透力也小,所以对软组织的蛋白凝固要浅的多,所以术后孩子的疼痛感轻,饮食较好,恢复较快。
3、 使得“消融”成为现实。由于等离子技术不出血,又有一定的组织切除能力,所以可以切除部分扁桃体和部分腺样体,即所谓的“消融”。
4、 使手术者可以更好的完成手术。由于手术中不出血,手术者可以更好的分清解剖结构,切除和保留组织更为合理,更加微创。
当然,低温等离子技术也有其不足:
1、 费用提高,比传统手术方法提高3千元以上。
2、 对手术者的解剖要求提高,由于不是传统钝性分离,而是等离子切除,所以如扁桃体切深了会损伤咽缩肌以及咽旁隙,也会损伤腭弓、悬雍垂。
3、 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略增加,尤其是腺样体的切除手术,由于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手术时间又所增加。
4、 迟发性出血仍不能完全避免,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低温等离子对于术后5-6天的迟发性出血虽然明显比传统手术方式要有显着的下降,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这与创面脱膜、手术者术中熟练因素有关。所以认为等离子手术完全不会出血的想法是不合适的。
在近两年的临床手术的总结中,我个人对使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有一定的体会,可供大家参考:
1、 扁桃体切除对手术者的解剖要求比以前要高,一般手术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下极开始往上极逐渐切除,这种方法视野较好,解剖结构看的比较清楚,但在接近上极(软腭和舌腭弓交界处),由于视野的问题容易切深,不注意的话会损伤咽缩肌、甚至进入咽旁隙,这是比较危险的。第二种方法是从上极往下极切,手术视野不及第一种方法,但不容易切深,其缺点为容易残留扁桃体。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手术者的解剖了解、熟练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2、 腺样体的切除对手术者技巧要求较高,对于近咽部的腺样体切除并无难度,但要求尽量切除筋膜以上的腺样体,以免复发。但对于鼻咽顶部的腺样体切除,操作是有一定的困难,刀头的角度和患者的体位需要变化。尤其是突入到后鼻孔内的腺样体,一定要从根部处理,而不要简单的进行表面的消融,极易复发。
3、 等离子技术切除远比所谓的“消融”难度要大的多,所谓的消融其实是一种姑息治疗,如对指征掌握不准确,极易复发,其实也是手术失败的原因。目前“等离子消融”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少医生对“等离子切除”掌握不熟练,而求其次采用消融所致。所谓的微创,其实是指手术中的更小的损伤,如果不能解决症状,微创也只是一句空话。我个人认为,如扁桃体肥大超过II度,需要切除,腺样体肥大阻塞超过70%,应该切除。由于手术后代偿增生的原因,如扁桃体III度肥大合并腺样体阻塞超过50%,扁桃体、腺样体也应同时切除。除此之外的情况,可以考虑不同方案的消融手术。
4.对于手术出血的问题。我个人从2010年6月到目前近300例的低温等离子切除或消融手术中,其中消融手术原发和迟发性出血都极少(为零),腺样体的出血也很少见。而扁桃体切除后的原发性的出血也基本可以杜绝;扁桃体术后5-6天一过性小出血发现7例,这与脱膜和进食硬食物有关;迟发性大出血还没遇到过(但有文献报道过不少例)。当然这取决于手术者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周边组织的损伤程度。手术中尽量沿包膜切除,减少对腭弓,软腭、肌肉的损伤。从对传统手术迟发性大出血的统计,需要进手术室再次止血的部位几乎全在扁桃体下极,是舌背动脉引发的出血,所以对扁桃体下极的处理,解剖结构一定要清晰,不可切深,这是造成迟发性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