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明为父亲做CAES治疗
在南京有这样一对父子。
做父亲的,顽疾缠身几十年;当儿子的,成为了一名消化科医生。
做儿子的感恩父亲,为了解决父亲的病痛,研究出新的治疗器械和技术;做父亲的信任儿子,愿意当孩子的第一批患者,验证这种创新的治疗方法。
这就是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副主任、南医大整合肠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发明和他的老父亲。为了帮助被疾病困扰了几十年的老父亲,张发明研发出一种新的器械和方法治疗父亲的顽疾。这项新技术于近日在国际英文杂志发表。
一个“小毛病”,却困扰了老父亲几十年。
“作为医生,治疗过很多人,却看着自己的父亲因病痛苦多年,这滋味不好受。所以我就想,怎么样也得治好父亲的病。”张发明告诉记者。
根据张发明自己的回忆,在他上中学时,有一次学校要修篮球场,需要从河滩上搬运石头,这个任务被学校分摊给了每个学生。他的父亲就用手拉车来运石头,因为载重过高,路上坡度又大,结果刚拉完最后一车,父亲就趴在墙角吐了,然后又有气无力的去了厕所。等出来时,父亲说他肛门喷洒献血,还脱出了一截肠子,还是靠自己慢慢顶回去的。
当时还只是个学生的张发明,并不知道父亲患上了顽疾。
打那以后,他时不时听说父亲旧疾发作,周围人都说这是痔疮,不过是“屁大点儿的事”,加上当时医疗环境有限,所以父亲就一直拖着。后来,父亲变得不怎么爱出门,说好一家人出去走走,他却总是临时“放鸽子”。“那时候我还不太懂,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因为他的直肠时不时会‘掉’出来,痔疮出血也越来越多,所以才不愿意出门啊。”张发明感慨。
再后来,张发明的父亲被确诊为内痔合并直肠脱垂,情况还蛮严重的。自己成为医生以后,张发明让老人家去接受外科手术,可老人家怎么都不肯。他只是从自己认识的一位“高人”处听取经验,用一个布条从肩部绕下,跨过大腿根部,然后从下方“兜住”肛门,避免直肠“掉”出来。虽然说这方法还有点效果,老人家就靠这个“绷带”又撑了断时间,但仍旧不便,而且很不舒服。
身为医生,张发明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虽然民间有俗话称“医者不自医”,可身为医生,他治疗过那么多患者,难道却帮不了自己的老父亲吗?可老人家就是不肯接受手术,现有的方法用不上,又暂时找不到更好的治疗方法,那该怎么办?
张发明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了。张发明2次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学习期间,一直在寻找和琢磨治疗父亲疾病的新技术。
一个“新设计”,让“老技术”变得更新更安全。
张发明想到的方法,叫做“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简称CAES。
这名字在一般人听起来,实在是云里雾里,可张发明解释起来却很简单:“说白了,我们就是在传统的痔疮硬化术治疗技术上,改传统肉眼观察变成内镜辅助下完成,同时再配上一个特制的‘透明帽’和专用的注射针,问题就解决了。”
据介绍,痔疮的硬化注射治疗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一项已经成熟的技术。这种方法通过在痔疮中注射硬化剂,让痔疮硬化、萎缩并逐渐瘢痕化,使其不再出血,也能解决由痔疮带来的其他一些问题。同时,它又不必像外科开刀那样发生出血,术后也不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所以在欧美,这项技术一直作为一种便捷有效的“办公室手术”而受到欢迎,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也曾强调,这是痔疮出血的一种最有效治疗方法。
不过,传统的硬化术治疗是在窥肛器辅助下,由医生的肉眼下操作来完成。这种情况下,操作时如果注射位置有所变差,就可能伤及尿道或其他部位,导致并发症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医源性损伤。我国的痔疮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这种“办公室手术”已经越来越少。
张发明带领其团队,在传统硬化治疗原理基础上,研制了肠镜下可以控制的专用痔疮注射针,在肠镜前方增加了一个“透明帽”,也就是在内镜前段专门佩戴了一个透明的“小帽子”。“你可别小看这个‘小帽子’,它本身是透明的,并不妨碍内镜医生的观察;同时它可以更好的撑开肠道,避免肠道因为自身蠕动的关系,影响到医生的视野,未注射带来未知风险,让治疗变得更安全、更准确。”张发明介绍,利用这一方法,在透明帽辅助下还可以完成内痔旁的肛乳头瘤等疾病的治疗。
目前张发明已经应用该技术,治疗了一批患者,其中就包括他的父亲。“在给父亲治疗前,父亲对我说‘不用担心’,术后他还告诉护士,‘你不要怕他,不会有事,我知道他就是做事小心’。我当初是怀着感恩的心情,想为他解决病痛;却没想到他是在用帮助儿子的心情,配合我完成试验。” 到目前为止,该技术已经在多个省份用于临床治疗。
就在2015年12月,《WJGE》杂志以快速通道优先发表了张发明的CAES新技术。张发明说,就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该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痔疮问题,所以痔疮患者仍应由专业医生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但对于一些抗拒外科治疗、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者多次外科手术、继续手术可能导致肛门失禁问题的痔疮患者来说,这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