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由于其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外科手术难以根治。有资料表明:肿瘤细胞数为1010时,其重量为10克,CT示直径为2.72cm;肿瘤细胞数为1011时,其重量为100克,直径为5.85cm;当肿瘤细胞数在108以下时,肉眼不能觉察,此时可以通过放疗等手段使肿瘤细胞数下降达106级,当肿瘤细胞数小于104时,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可以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获得治愈,所以手术切除肿瘤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位于非功能区的肿瘤,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切除;而在中央区,影像学等体积切除肿瘤是其最大限度。
位于脑中央区的胶质瘤,大多引起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癫痫等临床症状,以往多根据影像学资料徒手、或使用有框架立体定向仪定位,但由于部分肿瘤肉眼或镜下均难以辨别其界限,使得这两种方法均易在切除肿瘤过程中迷失方向。盲目探查容易造成病灶周围结构的损伤,导致术后运动或感觉障碍等的加重,且切除程度不能满意。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在脑中央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有如下优势:
1、准确确定病灶、感觉和运动功能区的位置,选择合适入路,避免切开中央前回、后回的皮层,减少对重要功能区的损害;
2、利用影像学资料,提前标定肿瘤边界,便于术中实施等体积切除,同时尽可能避免对被推移的正常白质纤维的损伤;
3、实时定位,动态示踪,随时观察病灶切除程度;
4、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而显微手术的精细操作无疑可以减小对神经纤维束的损伤。
本组有2例未能达到影像学全切除,3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短期加重。短期内症状的加重可能与脑组织水肿有一定关系,但结果仍提示神经导航系统误差的存在。而脑漂移是影响神经导航精确度的最关键因素。由于目前神经导航系统采用的影像资料来自患者术前,而不是实时采集,故随着手术的进行,在病变部分切除、脑脊液流出、体位以及病变周围脑水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脑组织出现漂移在所难免。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以减少脑组织漂移带来的误差:
1、提前标定肿瘤边界,在导航指导下在肿瘤四周至肿瘤底部置入微径硅胶管,围绕肿瘤做“栅栏”,按硅胶管引导切除肿瘤;
2、开颅部位置于最高点,使手术路径保持垂直角度,从而减少在重力作用下引起的侧方移位;对于大脑内侧面的胶质细胞瘤,采用病灶侧在上的侧卧位;
3、术中严格控制颅压,防止脑组织膨出;
4、术中尽量做到原位切除肿瘤,防止由于牵拉出现肿瘤边界和微导管移位,CUSA的使用可以较好的满足原位切除的要求;
⑤术中进行快速冰冻组织切片,对切除范围作出修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