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是2012年我写的文章,已发表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年 第12期
在使用“网”的两周后,这篇文章更好的代表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2016年是我新医疗体验的开始。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我们现在需要的已不是这个病是什么,而是要知道什么样的人得了什么病,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怎样告诉他们这个病。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提出,人文医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低下头看看我们自己,对照我们每天的医疗工作,我们现在的工作每天履行的是告知,而不是沟通。因为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医患沟通就是共同战胜伤病。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 Trudeau E.L.医师的墓志铭镌刻着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它告诉我们医生在面对我们的病人和家属的时候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和地域,清楚的告诉面对病人我们医生应当做的事情。我们又多少时间是帮助和安慰病人和他们的家属,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们不管医学领域科学技术多么进步,医生不能治愈每一个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缓解医患矛盾,关键在于沟通。”要让医生和患儿的父母形成良性的沟通,需要医生具备两个条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包括我们怎样能够把我们复杂的医学问题用通俗的语句告诉家长,让他们明白。
2012-02-01 12:05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用图片表达现代医学200年。其中1982年5月27日图片是提示:如果面临肺癌的诊断,患者是倾向于选择手术还是放疗,当患者被告知两种疗法的预期生存数据时,患者会倾向于选择手术。因为手术可以使患者生存的时间延长,但同样手术风险要更大。同时告诉我们患者的选择结果与他们以前对各种疗法的了解有关。医生和患者需要预先知道疗效的差别,从而减少偏倚,提高医疗决策的质量。这说明沟通是展现我们医生对患者生命挂牵的桥梁。
今年年初我在与杂志社朱冰梅主任沟通,希望中国实用儿科杂志能够增加一个医学人文栏目,重点放在医患沟通。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够把教会我们年轻的医生如何把复杂的疾病,能够用病人听的懂的语言告诉他们。朱主任就把第一个任务交给我这个建议者。我就选择了2011年中国医疗卫生十大新闻,“8毛钱治10万元病”事件引发公众热议年十大健康新闻 (2012年01月10日卫生部通报)。第一篇文章是我们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的八年制学生写的。我欣赏他的文笔,更高兴年轻医生对人文医学的关注。另两位都是我们一线的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们。我们抛砖引玉,把我们新的医学人文栏目办成一个品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