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按摩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保健措施和方法。利用针、灸、按摩进行保健强身,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
《灵枢?经别篇》说:“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说明人的生长与健康,病的酿成与痊愈,与人体经络有密切关系。针、灸、按摩就是根据有关经络俞穴的理论,运用不同的方法调整经络气血,借以通达营卫,谐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用于保健强身、益寿延年者,则属于养生范畴,称之为保健针、灸、按摩。
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一定的穴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旺盛起来,达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针刺保健。
保健灸法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份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保健灸法。灸法一般多用艾灸。艾为温辛、阳热之药。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是多年生菊科革本植物,灸用以陈旧者为佳。点燃后,热持久而深入,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一经停止施灸,便无遗留感觉,这是其他物质所不及的。因而,艾是灸法理想的原料。
1、足三里 位于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为全身性强壮要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机能。古代养生家主张常在此穴施疤痕灸,使灸疮延久不愈,可以强身益寿。“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这种灸法。
2、曲池 位于肘外辅骨。曲肘,肘横纹尽头便是此穴。此穴具有调整血压、防止老人视力衰退的功效。。
3、三阴交 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胚骨内侧面后缘。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5、气海 位于脐下1、5寸。此穴为保健要穴,常针此穴,有强壮作用。
6、神阙 位于当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补阳益气,温肾健脾的作用。《扁鹊心书》指出:“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开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7、膏育 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常灸膏盲穴,有强壮作用。
8、中皖 位于脐上四寸处。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
9、涌泉 脚趾卷屈,在前脚掌中心凹陷处取穴。此穴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强心,有益寿延年之功效。
保健按摩
按摩古称“按F”,是我国传统的摄生保健方法之一。运用手和手指的技巧,按摩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目的的养生方法,叫做保健按摩。较有代表性的保健按摩如:眼保健功、干休浴法等,现介绍一些传统的保健按摩法,以述其大要。
1、熨目
《诸病源侯论》云: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具体做法:两手相摩擦,搓热后,将手掌放于两眼之上,这就是熨眼。如此反复熨眼三次。然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压眼球,稍停片刻。做烫目,宜在黎明时分。
2、摩耳
具体做法:两手掌按压耳孔,再骤然放开,连续做十几次。然后,用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再用同样方法按摩耳垂30次,以耳部感觉发热为度。
功用:常做此法,可增强听力,清脑醒神。
3、按双眉
具体做法:用双手拇指关节背侧按摩双眉,自眉头至眉廓,经攒竹、鱼尾、丝竹空等穴。做时可稍稍用力,自己感觉略有疼痛为度,可连续按摩5~l0次。
功用:明目、醒神。
4、摩腹
具体做法:用手掌面按在腹上,先以顺时针方向,再以逆时针方向,各摩腹20次。立、卧均可。饭后,临睡前均可进行。
功用:饭后摩腹,有助于消化吸收;临睡前摩腹,可健脾胃、助消化,并有安眠作用。
5、捶背
两腿开立,全身放松,双手半握拳,自然下垂。捶打时,先转腰,两拳随腰部的转动,前后交替叩击背部及小腹。左右转腰一次,可连续做30~50次。叩击部位,先下后上,再自上而下。
功用:背部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按摩、捶打背部,可促进气血运行,和调五脏六腑,舒筋通络,益肾强腰。
6、摩涌泉
具体做法:用左手拇指按摩右足捅泉穴;用右手按摩左足。按摩时,可反复摩搓30~50次,以足心感觉发热为度。此法适宜在临睡前或醒后进行。
功用:常摩涌泉穴,具有调肝、健脾、安眠、强身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