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74岁老年人中86.1%有牙齿缺失,为了维持适当的咀嚼、消化、语言、表情等功能及身心健康, 口腔修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目前只有近30%的患者接受缺牙修复。为此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口腔医院种植修复科的汤春波主任,请她谈谈老年人缺牙的危害和可以选择的修复方式。
一、老年人缺牙的特点和危害?
答:牙齿缺失不仅妨碍咀嚼和美观,更重要的是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归纳起来有四点:
1、嚼不动:没有完整的健康牙列,口腔就不能完成对食物的咀嚼、碾磨和初步消化的功能。若长期“囫囵吞枣”式的进食,势必加重胃肠负担和妨碍营养吸收,引起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2、口发干:因为缺牙就会漏风,缺牙越多,漏风越大。老年人原本唾液腺退化,唾液分泌减少,加之缺牙造成的“穿堂风”,自然口干难忍了。
3、口气重:消化不好容易泛出胃气,加上口干唾液少,口腔缺乏自我清洁的功能,就出现了“老人臭”。
4、黏膜烂:如果口腔里的残冠残根不及时拔除,边缘锐利的残余牙就会对附近的黏膜进行长期慢性地磨擦刺激,可能会出现创伤性溃疡、白斑等黏膜病,甚至出现口腔癌。
权威报告显示,缺牙患者佩戴假牙以后,全身机能可以恢复到正常的81-95%,而全口无牙患者的全身机能将下降40-60%,所以老年朋友缺牙后要及时修复。
二、老年人缺牙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假牙?
答:老年患者缺牙后可以根据余留牙牙周情况选择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全口义齿或种植义齿修复。只缺失一颗牙齿的人,为了镶牙却要磨损两颗邻牙做固定桥,很是心疼。若做成活动假牙,就可能会有咬合功能差、食物嵌塞、不美观、如果假牙固位差甚至出现误吞进入食道气管等情况。很多装过全口假牙的老人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期,适应期间会有压痛、口齿不清、咀嚼无力、饮食无味等不适症状,有的人甚至会出现失眠、耳鸣、少语、精神不振等症状。
而长期全口牙缺失的老人会出现牙床萎缩、吸收,颌骨高度降低的情况。假牙戴不稳,特别是下颌假牙一张口就脱落,人工种植牙便能解决这一难题,种植牙是将纯钛材料制作的人工牙根,通过手术植入缺牙区的牙床内,等人工牙根与牙床愈合后,再在其上制作的固定或半固定假牙。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颌骨情况,植入2至4枚种植体,解决全口义齿的稳定问题,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
种植牙通常分两个至三个步骤完成,首先是经周密的术前准备(口腔检查、拍X片、取模型、制作导板等)后将种植体(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内。第二步则是在手术12至16周后取模,制作上部牙冠,并戴入患者口腔。一般种植体植入术只需十几分钟至半小时即可完成。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创伤小、无痛苦,无需住院,术后即可进食,对全身影响不大。而植入体内的种植牙材料是与人体相容性极好的生物材料,对人体不产生任何不良的副作用。
三、老年人种植牙有年龄的限制吗?
答: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只要缺牙区的牙床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能够耐受像拔牙那样的小手术,老年人也可以种植牙,但前提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口腔内还要保证没有炎症、黏膜病等。此外,老年人因常年佩戴假牙或是长时间患牙病,牙槽骨萎缩较严重,也会给种植带来困难。与传统假牙相比,种植牙无需摘戴,又不用损伤邻牙,还无异物感,且能完全恢复咀嚼效率,成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理想的修复方式。
四、全口缺牙的老年人究竟应该植入几颗种植体?
答:如果全口缺牙患者颌骨条件差、年龄偏大、经济因素考虑较多,可选择两颗种植体辅助支持的覆盖义齿,对患者颌骨条件要求低,患者易于清洁和维护,性价比高。缺点是种植体上的附着体有固位力丧失的可能,需要定期检查并调节固位力;因为修复部件小,如果患者手脚不便的话会导致口内就位困难。
如果条件允许,四颗种植体既可以满足固位稳定的要求, 又能避免两颗种植体造成的义齿旋转问题, 采取四颗种植体进行覆盖义齿修复可采用杆卡可摘覆盖种植义齿修复,固位效果好,咀嚼效率高,后期并发症少。
如果患者颌骨丰满、骨量充足、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好可选择全颌固定式种植义齿。上下颌至少各需要6-8 颗种植体,制作与天然牙极为相似的固定全口假牙。
五、种植牙寿命有多长?
答:种植牙可被视为一种永久性无需更换的医疗植入体,通常在下颌10年的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上颌可达到85%以上。它的耐用程度还受多种因素影响:使用种植体的品牌,医师治疗水平的高低,日常清洁护理,定期的专业护理,不吸烟,避免牙齿在咀嚼时过度受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