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运动量越来越少,缺乏运动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医学研究表明,缺乏运动是心血管病的确定危险因素,约1/3的缺血性心脏病与缺乏运动有关。运动量降低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病是同样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2012年,《Lancet》系列报道显示,全球过早死亡中有10%(2008年530万死亡)原因是缺乏运动。由此可见,缺乏运动比吸烟造成了更多的过早死亡。因此现在很多人说:“静坐比吸烟更有害。”
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绝大部分心梗发生。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形成5个生活习惯就可以帮助男性患者预防4/5的心肌梗死,包括健康饮食、适量酒精摄入(每天不超过25克)、戒烟、积极运动与避免腹部肥胖。结果显示,只有1%男性能够坚持这5个生活习惯,而女性也只有5%可以做到。 运动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有哪些好处呢?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直接保护作用,主要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抗氧化作用;
2、间接保护作用,主要是增加心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压、降糖、降脂、减轻体重等;
3、经常运动可提高人体应对突然缺氧的耐受能力。
相信大家经常都会发现,一些中老年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无论健康与否,每年定期输注“营养液”,希望能疏通血管、融化血栓,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真心不如好好运动带来的益处!
那我们应该如何运动呢?有以下几个基本知识,介绍如下:
1、不管年龄大小,都应该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每周至少5天,每天30-45分钟。
2、以有氧运动为主要运动方式,如慢跑或快步走、游泳、骑车等等,运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包括5-10分钟的轻度热身活动、20-30分钟的耐力活动时间、5分钟左右的放松恢复时间。
3、需要把握运动的“量”,懂得“适量”。运动量要适当,研究表明,低至中度强度运动量对心血管保护的益处最强(低运动量: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中等运动量:每周≥3次,每次持续40-60 分钟。其次是要循序渐进,每个人的运动能力不同,特别是身体状态欠佳的人群。应特别注意。
4、任何人群,都要注意运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即使是正常健康人,如需参加剧烈运动,也有必要完善一些心脏方面的检查,如心脏超声、心电图运动试验等。而心脏病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一套循序渐进的心脏康复运动计划。以确保运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一些自认为“无法运动”的患者(比如患有骨关节、韧带疾病等),其实并不是不能运动,而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运动形式,进行正确的运动,在提高心肺功能的同时,对原先的关节、韧带疾病还会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生命在于运动,珍惜健康、珍惜生命,运动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