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上的中老年下尿路症状患者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70%,其中41-60岁占30%,下尿路症状发病呈年轻化发展趋势。日前,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中国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促进联盟等发布了我国首个泌尿外科门诊患者下尿路症状现状调查结果。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引发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其临床进展主要表现为下尿路症状的加重,对患者而言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尿不出”(尿不尽、排尿费力、尿流变细以及尿流分叉);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家常说的“憋不住”(尿急、尿频、夜尿、急迫性尿失禁)。参与此次调查的门诊患者中有65.8%的下尿路症状患者被诊断出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或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膀胱过度活动症。而且,从此次调查结果显示,85%的下尿路症状患者为中重度症状,从而显示目前国内患者的就诊意识薄弱,往往等到病情加重后才前往医院就医,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另有研究结果显示,下尿路症状使35.9%的男性和53.3%的女性患者产生焦虑情绪,29.8%的男性和37.6%的女性患者则出现抑郁症状。但很多患者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羞于启齿,常容易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为此,卫中庆呼吁广大患者积极利用I-PSS、OABSS自测表等工具实现自我诊断,呼吁广大患者应早发现、早就医、早治疗。
卫中庆还表示:“通过调查发现,对下尿路症状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其中治疗药物选择方面,医生更倾向于选择α受体阻滞剂,比例高达58.2%,其次是抗胆碱能药物。而α受体阻滞剂中医生普遍选择坦索罗辛作为一线用药,抗胆碱能药物中普遍选择索利那新。”另据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ΑU)《2012年男性LUTS诊疗指南》推荐:储尿期症状为主的中重度LUTS患者要考虑使用M受体拮抗剂治疗;中重度男性LUTS患者推荐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果α受体阻滞剂和M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均没有很好的缓解症状,可考虑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