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结石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胆囊结石可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疼痛、继发胆囊炎、胆管结石、急性胰腺炎、黄疸。以往对于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患者,肝胆外科医生会毫不犹豫地讲,一切了之。胆囊切除术一直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基本方法,被认为是“金标准”。近年来,有许多外科医生注意到了胆囊的功能,逐步意识到胆囊并非一切了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切除胆囊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且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后果。切除胆囊的不良反应包括:
1、切除胆囊时的副损伤:由于胆道本身的解剖变异及胆囊炎症造成的粘连等,手术中可能损伤肝胆管、胃肠等,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2、胆汁反流性胃炎及食管炎:切除胆囊会消弱胆汁的储备功能,引发胆汁与进食密切相关的断续排泄转化为不间断的排入十二指肠,这样反流入胃的概率上升,最终引发反流性胃炎及食管炎。
3、消化功能受影响,产生腹胀、腹泻:胆囊切除后,肝脏依旧不间断分泌胆汁,由于没有地方可以存放,这时不论人体是否真正需要,都只能不停的排入肠道,当进食大量脂肪及大量蛋白时,往往需要很多胆汁来促进消化,但是此时身体内部已经没有“足够的胆汁”,因此会造成腹胀、腹泻及消化不良的情况。
4、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切除胆囊后,胆总管会稍微扩张以代替胆囊的部分功能,这时由于Oddi’s开口相对狭窄,胆汁就会在胆管内呈现涡流状旋转,进而形成结石。
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切除胆囊后,对胆道压力进行调节的作用消失,胆道内压上升,胆总管出现代偿性扩张,此时稀胆汁不通过胆囊的浓缩而储存,而是直接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中,增加乳头负荷使其在高压下工作,易引发乳头炎及括约肌痉挛、进而引发右上腹痛。该症状目前还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点。6、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发生率增高。
因此,在行胆囊切除术前判断胆囊的功能尤其重要,如果胆囊的功能基本正常,胆囊炎症不重,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行取净结石、保留胆囊,从而保留胆囊的功能。保胆术结束后的“护胆”工作。手术结束后针对胆囊功能需要实施一些保护措施,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胆囊功能的尽快恢复,这时防止术后结石复发的关键。取石仅仅是治标,仅占据保胆工作的一小部分,要想保护好胆囊,则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结石复发。如规律合理的饮食,多进纤维及钙含量较高的食物,避免过多实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并口服疏肝利胆的药物,如木香、柴胡、元胡、黄芩、枳壳的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