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后,父母都急于用药,仅凭自己一点点医药知识,不经医生指导,就擅自用药,会发生错误,甚至危险。以下是一些用药误区:
1、感冒或发烧时忌乱用抗生素:孩子患感冒的原因大多数的病原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 毒根本不起作用。如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控制病毒感染,反而增加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同时也会杀死体内的益生菌,破坏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造成肠道菌群紊乱。这也是浪费医疗资源,同时增加经济负担。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在具有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指征和实验室指标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2、发热时忌乱用退热药。儿童发热原因很多,有时也很复杂。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镇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对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高热时,如果使用退热药不当,还可能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虚脱。但对于体温超过38.5度以上时,还应使用退热药防治高热惊厥。
3、咳嗽时忌乱用止咳药。咳嗽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咳嗽可将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排出体外,起着清理呼吸道并保持其通畅的作用。然而,有些年轻父母发现孩子稍有咳嗽,就急于给孩子服用各种止咳药,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它可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在呼吸道内,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肺不张。所以在未明确孩子咳嗽原因之前,切勿乱用止咳药.
4、腹泻时忌乱用止泻药。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由胃肠功能不健全,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的用药是很不相同的。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也是不相同的。然而,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大便稍有稀薄,就急于盲目服用止泻药。止泻药具有强有力的收敛作用,服用后虽然暂时缓解腹泻症状,但存留于肠道内的有害菌和毒素缺不能排出体外,这些有害菌和毒素在肠道内迅速增加,继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婴儿健康。故婴幼儿腹泻的治疗,应该针对病因,对症治疗。
5、给孩子用成人药。孩子各器官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功能不完善,尤其是肝,肾及神经系统极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如氨基糖甙类药可引起患儿耳毒性,和肾毒性,喹诺酮类可引起患儿软骨发育不良,阿司匹林可引起6岁以下小儿瑞氏综合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