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在我市仍是较为常见的创伤。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增加、季节变化、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气候变化,小儿烧伤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小儿烧伤特点:
1、小儿被烧伤时几乎没有自救能力,所以有时烧伤很严重。
2、小儿烧伤后循环学容量的代偿能力差,要求输液复苏要及时,否则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3、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肾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肾小球滤过液浓缩能力差,以及小儿细胞外液量较成人大,隐性失水量较大,烧伤休克复苏液体量较难估算,易造成估量过多或过少。
4、小儿气管教细,气管软骨较成人易塌陷,面、颈部即使是浅度烧伤,组织水肿的压迫可造成患儿呼吸道梗阻。小儿若合并有吸入性损伤,气管壁只要肿胀1mm,呼吸道阻力就会增加16倍,气流通过减少75%。
5、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烧伤后易出现惊厥、抽搐,易引起高热。
6、小儿皮肤较成人薄,在估计创面烧伤深浅度时,易把深度创面视为浅度创面。
7、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全,烧伤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的临床表现多变异,有时症状不太典型。
8、小儿缺乏内源性热能储存,不能象成人那样经得起较长时间的禁食。
小儿烧伤的早期处理
一、现场处理:小烧伤创面无需特别处理,可用清洁的纱布或毛巾外裹,然后送至烧伤专科医院就诊,禁忌涂抹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龙胆紫等,以免影响对创面深度的判断,避免使用牙膏、酱油、土方、油膏等,以免清创困难,加重创面的疼痛,也不利热量散发。开水、热液烫伤后,应立即脱去浸湿的衣服,若来不及脱去衣服,可直接用冷水冲洗降温,以减轻衣服上的残余热量对机体的继发损伤而加深创面,故尽量要脱去衣物,有利于热量的散发。冷疗是烫伤患者早期处理最重要的措施,用冷水对创面冲淋、冷敷、浸泡,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等冷敷,简单易行,特别适用于中小面积的烫伤,冷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其适宜的温度以患者可以耐受的前提下尽可能低,以5-10度的自来水最方便常用,冷疗持续时间最好达到20-30分钟,有时1小时左右,直到创面不感到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它可以起到降温、止痛和减轻创面肿胀的效果。
二、入院早期处理的原则:根据早期的损害情况而制定的。小儿烧伤后,失活的组织产生脂蛋白复合物毒性物质、机体烧伤后的应激、组织缺血重灌注产生的自由机、烧伤后NO、各种细胞因子,尤其炎症介质的释放、神经内分泌反应,如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下丘脑--垂体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使血中儿茶酚胺、内啡肽、PGE、ADH 升高,造成一系列早期损害,毛细血管渗出增加、血容量下降、本来发育不完全的免疫功能进一步低下、创面继续加深、肝肾功能受损害、代谢改变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
1、小儿血液量约80ml/Kg体重,而成人约60ml/Kg体重;小儿细胞外液占体重的比例比成人高,小儿的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小儿烧伤后对体液丢失的耐受性比成人差,休克发生率比成人高。小儿即使是小面积烧伤也可发生休克。
2、小儿由于呼吸道解剖学上的特点,即使面颈部仅为浅度烧伤或仅合并轻度吸入性损伤,也可能发生呼吸道梗阻,导致严重后果。医务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床旁备抢救设备,必要时采取包括气管切开在内的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由于小儿呼吸道解剖学上的特点,气管插管后比成人更易造成气管壁溃破出血,分泌物增加后干积引起梗阻。
3、小儿头面部占体表面积的比例大,而双下肢面积相对较小。年龄越小,头面部体表面积与双下肢面积相差越明显,所以在估计烧伤面积时,头面、颈部及双下肢面积的估计方法与成人不同。头面颈部面积(%面积)= 9+(12-年龄) ,双下肢、臀部面积(%面积)=46-(12-年龄), 双上肢面积( %面积 )= 9×2 ,躯干、会阴面积(%面积)= 9×3 小儿烧伤也可用手掌法来估计烧伤面积,方法同成人烧伤。 4、 小儿烧伤创面的污染一般不严重,清创时力求简单、轻柔,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外加不良刺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