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大学生班长患上抑郁症 期末考试三门不及格面临休学
大学生心理患者增多,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有关调查显示,在医院接诊的心理患者中,来自大学生群体的患者与日俱增。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晓冬(化名)是他所在大学的心理辅导老师紧急转介到我这里来的,经过详细访谈和心理测评,初步诊断为抑郁症,而且由于意志行为抑制明显,并有自弃行为,我建议暂时予以休学住院治疗。”
苏州市广济医院临床心理治疗师吴正言告诉记者,在他与校方沟通时,晓冬的班主任连说了好几声“太可惜了”。据班主任介绍,晓冬大学入学后,在班级成绩名列前茅,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还担任过班长。但是从上学期开始,他突然就把班长的工作辞了,旷课的次数越来越多,期末考试成绩一落千丈,有三门不及格,一门缺考。这个学期开始后,更是长久躲在宿舍里极少出门,让人为他担心不已。
吴正言告诉记者,在治疗沟通中,晓冬曾告诉他,自己家境很贫寒,长相也很普通。为了“被人瞧得起”,他从小就刻苦学习,优秀的成绩让他在学校中一直保持着佼佼者的位置,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交口称赞。可是到了大学以后,他却越来越发现成绩好像在大家的眼里变得没有那么有分量。而家庭条件、父母的权位,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本来他竞聘班长是希望能为班级多做点贡献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希望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可是做了这个工作以后,他却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无能’。同学随随便便就‘翘课’、彻夜不归,对他的好言相劝不理不睬。他组织班级活动应者寥寥,而隔壁班的班长一掷千金,包车请全班集体出游,让他更是心中不是滋味。”
他在大二的时候交了一个女友,可是不知为何很快对方就提出分手,到现在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大三以后,关于就业的话题越来越多地在同学间提起,而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谁的父母有什么关系和门路。这让晓冬内心极为苦恼却又无处诉说,挫败感日积月累,终于把他给压垮了。
大学生心理患者近几年增多了
据了解,晓冬的案例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缩影。最近这些年,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犯罪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不断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让人痛心的例子不在少数:刘海硫酸伤熊事件、马加爵杀人藏尸案、药家鑫的“八刀门”、复旦大学投毒案……吴正言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在他们心理治疗工作中,来自大学生群体的患者也与日俱增。
“好好的,都上大学了,还有什么想不明、解不开的,一定要通过这些极端的方式处理?”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拥有光明前途的大学生为什么经不起一点小小的挫折?
吴正言表示,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当前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新旧观念更迭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大,面对压力,一些比较脆弱的学生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有的因此悲观厌世、精神抑郁。具体如下:1、学习与生活压力,2、情感困惑和危机,3、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受挫。
大学生要坦然面对问题学会与别人交流分享
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可喜的是,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部分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例如“5? 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大学生之所以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健康的自我意识不足和自我同一性不完整造成的。为了预防和纠正心理偏差,重中之重是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矛盾,在大学阶段面临这些问题是对今后踏上社会的一个极佳锻炼机会。到底是掖掖藏藏,还是坦然面对,态度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掖掖藏藏的结果是会由一般的困惑变成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坦然面对,把问题与别人分享,既可以获得很好的人际交流经验,还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问题还是不能获得解决或者暂时做不到与人分享,就应该及时找心理辅导专业人员沟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