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了适应各种疾病的治疗,古代中医创造出多种针灸工具,称之为“九针”。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中医针灸事业又开始新的一轮上升阶段,在古人“九针”基础上,应用现代制作工艺与材料,改进、制作出古代“九针”中的各种针具,同时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创新出更多针具。理论上不仅从传统针灸医学精髓中汲取营养,而且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病理研究成果,极大丰富了临床治病手段,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病效果。南通市中医院针灸科吴峻
短短的数年中医针灸的发展超越了过去几十年,这在南通市中医院针灸科也得到充分证明,我科继承挖掘传统针灸精髓,不断引进开展针灸新技术,在保持原有刺血、火针、针刀、减肥、美容等特色针灸外,近年来又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中医传统针灸中的拨针疗法,理想的疗效得到众多患者的交口称赞,使门诊与住院患者人数每年递增。整整七年来,针灸科每年保持两位数速度增长,产值翻了三翻以上。成为全院发展最快的科室之一。
仅举几例以窥一斑:在校女大学生小夏,聪明靓丽,上进心事业心强。在学习的业余时间还兼职着一份具有远景的工作。但是恼人的是,近半年来,老是耳鸣、眩晕,求治了多家医院都查不出什么原因也没有疗效,有的医生甚至怀疑其有心理疾病。来到中医院针灸科后,经医生检查,结果发现小夏颈枕部的肌筋膜组织劳损增生,压迫了枕大神经与耳神经。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经络阻塞、气血不通。经过2次拨针钝性松解分离,解除了增生的肌筋膜对枕大神经与耳神经的压迫,小夏的眩晕、耳鸣得到痊愈。
市区某小学教师陈某很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但患颞颌关节疼痛七年,久治不愈,不仅影响工作也给生活带来痛苦不便。在我科检查后发现,患者患病一侧的项枕肌筋膜与颞颌关节周围的肌筋膜劳损,劳损后肌筋膜挛缩影响了颞颌关节功能。诊断清楚后,经拨针治疗2次,折磨陈老师多年的疾病一朝得除,久违的快乐自信又回到她的脸上。
市化轻公司白领王某,生孩子后不久,长年四肢怕冷、肘膝关节冷痛、脸色晃白、疲倦乏力。医生发现其后胸背腰部肌筋膜劳损,压迫影响了脊背督脉与膀胱经的经气循行,由于药物很难解决肌筋膜劳损后对经络的压迫状态,因此四处求医无果。也是经拨针治疗数次,症状消失,脸色红润精神振奋,人也好像年轻了好几岁。
通州建筑老板吴某,患肩背部疼痛几十年,稍一劳累或受寒,枕、颈、肩、背部酸痛沉重,如同索捆石压般难受。医生用拨针做治疗时,吴某说什么方法都没有这种治疗方法过瘾和疗效好,经治疗一次,患者整年未曾发作。
拨针是按中医九针中的长针,用现代工艺及优质弹簧钢制作而成,根据不同针号,整体针长为18至24厘米,针柄长度为10厘米,针身直径为1.2~1.5毫米,针尖为钝园锥状。拨针的治疗特点主要有:⑴、可在劳损后的肌筋膜高应力部位的作点到线的穿插松解;⑵、可用拨针优良的弹性与扛杆原理,将僵硬板结的肌肉进行一定时间的挑拨,使肌肉能达到完全松弛的效果。⑶、可在粘连的肌筋膜之间作大范围的钝性分离;⑷、由于拨针针具长,并有钝性分离特点,治疗时进入皮肤部位少、松解层次多、范围广、较彻底、血管神经损伤小、治疗后组织恢复快,因此对慢性软组织劳损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疼痛症近远期疗效理想而巩固。
拨针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对颈肩腰腿疼痛类疾病的治疗效果,而且该方法安全可靠,适应人群广泛。使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中医针灸焕发出新的灿烂光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