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
1、肛门内括约肌痉挛性疼痛;
2、术后皮肤水肿所致疼痛,局部组织水肿,微循环障碍,神经末梢血供减少,形成缺血性神经痛[1] 。
其诱发的主要因素有:
1、麻醉不满意;肛肠术后疼痛2、患者过度紧张,对疼痛过度敏感;扬州市中医院肛肠科张社生
3、不同程度的手术刺激损伤;
4、术后肛周水肿或局部感染;
5、创面暴露受理化因素刺激;
6、肛门括约肌痉挛;
7、术后创面疤痕压迫神经。其病理基础为手术时组织神经损伤,炎症介质释放,中枢兴奋性反应性增加,导致痛觉超敏[2,3,4],因此肛肠疾病术后疼痛往往持续时间较长,据周顺长等报道 [5] ,复方亚甲蓝注射液既有利多卡因的速效局部麻醉作用,又极明显延长局部镇痛时间。亚甲蓝是一种碱性染色剂,与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可腐蚀神经纤维髓质,产生可逆性损害,使局部疼痛减轻或消失,这种损害一般持续15天左右,可满足切口生长要求。但该药前期2―3h有灼痛反应,一定浓度的亚甲蓝能够充分浸润创面,周围组织后在增加用量一般不会增加止痛效果反而会增加副作用,故我们常用亚甲蓝加用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不留麻醉间隙,明显减轻了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同时有效减轻了因术后肛门疼痛引起的反射性排尿困难及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了患者痛苦。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疼痛机理为机体局部气血淤积,阻塞不通,不通则痛,主要病因为,湿热下注,瘀血阻络,故其治法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中黄芩、黄柏、大黄能清热解毒、燥湿收敛,并能抑制细菌生长;赤芍、川草乌、白芷、白芨能化瘀止痛,生肌敛疮,并促进肉牙和上皮组织生长,减轻疼痛水肿。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方所用黄芩、黄柏、大黄、赤芍、川草乌、白芷、白芨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小板、防止渗出的作用,尤其在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清除自由基方面的作用明显,防止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从而达到减轻术后肿痛的目的。
综上所述,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和中药熏洗坐浴合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清除自由基,减少肿胀,减轻甚至消除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和缩短病程,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