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在儿童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因此,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就人格而言,随着与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先天生物学意义上的那些差别进一步扩大了。
家庭对于儿童的影响来自多个方面,包括父母本身的特点、其教养观念与方式、亲子间的依恋;家庭结构、环境的布置等等。综合鲍姆令德(D.Baumrind)和麦考比(E.E.Maccoby)等人的研究,可以依据控制(是否提出成熟的要求)和爱(是否关心孩子)两个维度将父母的养育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冷漠型。一般认为,权威型的养育方式最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不过,也有研究发现,东方文化背景中专制型的养育方式有时对儿童的成长作用更大。
核心家庭、大家庭、单亲家庭是三种主要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指由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所组成的家庭。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综合该领域内的大量研究,现在一般的看法是,在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方面,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具有优势;在个性方面,独生子女内部差异很明显,如合群性,入托儿所、幼儿园的独生子女比未入学的孩子要强得多,且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或许独生子女本身并不具有发展的优势或劣势,其发展主要还是取决于家庭环境中的一些中介因素。
大家庭即几代同堂的家庭。这类家庭成人教育和爱抚孩子的时间较多,但容易出现隔代溺爱,以及在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上不一致,从而使孩子无所适从,形成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人格特征。
单亲家庭是指只有父母一方和孩子所组成的家庭。由于传统的婚姻和家庭观念日趋削弱,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单亲家庭的儿童在许多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单亲家庭儿童更容易受朋友压力的影响而产生偏差行为,有更多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父亲缺失家庭的儿童,个性方面的问题更多,更容易犯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