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是指下肢静脉内形成血栓,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 传统保守治疗包括外周静脉途径溶栓、抗凝和外科取栓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少数患者可能由于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是导致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介入治疗如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局部溶栓、经导管血栓抽吸和下肢深静脉内成形术,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我科常规开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疗法:
①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健侧股静脉或一侧颈内静脉(双侧下肢病变者)为入路,将滤器放置于下腔静脉内(肾静脉开口下缘水平以下)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患肢血栓脱落,栓子顺血流上行而致重要脏器的栓塞发生。适用于有抗凝治疗的禁忌证、抗凝治疗失败而反复出现肺栓塞者、慢性肺动脉高压、伴有反复血栓形成的老年人等情况。下腔静脉滤器的放置为进一步溶栓治疗中防止肺栓塞的发生提供了根本保证。
②经皮导管接触溶栓术,可使高浓度的溶栓药物经溶栓导管直接灌注进入血栓中,达到最佳溶栓效果,并降低了出血的发生率。对于急性及非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显示了较好的疗效,目前已成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
③经导管血栓抽吸术,针对病程较长的血栓,溶栓治疗不能彻底溶解血栓,可进一步采用经导管负压抽吸血栓。适用于较疏松、游离的髂总、髂外和股静脉血栓的病例。
④ 髂股静脉成形术,是指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结合使用局部溶栓术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基础上,可通过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等腔内成形技术,尽可能恢复静脉血流通畅,消除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科朱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