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弓的临床解剖学 足有两个不同方向的足弓,横弓及纵弓,后者又有外侧纵弓和内侧纵弓之分。维持足弓的形态,依靠骨骼本身的形状、韧带及肌肉的坚强有力。构成足弓的骨骼与维持它们的韧带和肌肉之间关系密切,互有影响。纵弓尤为重要,纵弓塌陷,横弓随之消失,但横弓塌陷,纵弓仍可完整无恙。
肌肉是维持足弓的第三道防线,亦是最主要的防线。足部肌肉分为内在肌与外在肌二种,前者退化,在人体作用不大,对足弓的维持只起辅助作用。故足弓的维护主要依靠外在肌的作用,这类肌肉有:
(1)胫前肌:通过踝关节前内方,止于第一跖骨基底和第一楔骨内侧。能使踝关节背伸,迈足时提足向前,也提起足内缘,增高纵弓,足底内翻。
(2)胫后肌,沿弹簧韧带的底部,止于舟骨结节、楔骨,骰骨和第二~四跖骨基底,但舟骨是其主要止点。胫后肌收缩时,舟骨接近内踝,紧紧的托住距骨头,加强弹簧韧带,防止距骨头下陷内倾,全足绕距骨头转为内收、内翻位置。
(3)腓骨长肌:经外踝后外方、骰骨沟至足底,上于第一跖骨基底和第一楔骨跖侧,与胫前肌平衡合作时,如两条坚强的悬带,各自足的内,外侧绕过足底,将足弓向上提起。
(4)腓肠肌:其作用使跟骨前端跖屈,纵弓下降,破坏足弓的结构。故腓肠肌挛缩或短缩者,易患平足症。
综上所述,可见由许多上宽下窄的特有形状的骨块构成的骨弓,若正常稳固,一经负重,便适当的降低,使重力传导至韧带,待韧带达到适当紧张时,足的内、外在肌便开始收缩来协助韧带维持足弓的结构。故骨骼构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线,韧带是第二道防线,肌肉是最重要的、最后的第三道防线。许多坚强的、复杂的韧带,纵横交错,布于足跖侧,不论其如何坚强,均不能无限制的承受过度的负荷,若不注意防止其过度负荷和慢性劳损,足底韧带逐渐被牵拉松弛,便不能维护正常的足弓构造。足部内、外在肌收缩时可以支撑足弓,并使体重不能直接、全部地加在韧带上。更为重要的是足肌可经锻炼而变得坚强壮大,可以主动的维护足弓构造。至于韧带,目前尚无主动锻炼能使其更为坚强的方法。故第三道防线的肌肉,最为重要,亦是唯一可采取一些措施使其更坚强的组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