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湿热较盛,但是阳虚患者仍比比皆是,但是每个病人的症状却各不相同,我来杭州后曾诊治过一例阳虚为主,寒热失调的疑难病人,录之于下:
某,男,59岁
2007-6-20初诊
畏风自汗,夜卧著衾则汗多,去之则时有冷入骨髓之感,手心热则膝酸楚,纳可便调,脘腹时胀,服用“木香茶”能缓解,久远房帷。之前曾服用李可老中医之中药,附子达200g。
形丰腹凸,舌淡苔白,脉紧(血压正常)。轻度脂肪肝,血脂偏高。(曾患急性戊型肝炎,已经治愈,具体经过不详)
桂枝15炒白芍20附子30(先煎)炙甘草15
白术30砂仁9(后下)生龙牡各15
山萸肉15鸡血藤30
6剂。
畏风自汗为桂枝证,中阳虚,大气不转故腹胀,寒热不调,温阳则热著,清热则伤阳,故宜仿建中汤意,燮理阴阳,有因久寒在里,故增附子温补脾肾。
2007-6-25电话告知服药4剂,效果十分理想,因出差上海一周,不能及时复诊。
2007-7-4二诊:
畏寒大减,但足底仍畏寒,手心仍热,午后2-3时起腹胀,矢气打嗝后略舒。脉紧少缓、略滑、右尺弱,舌淡红,苔白腻。
前方仿建中,再增芍药5g;白术增至50g,加党参20黄芪15;仿厚朴生姜大枣人参汤,加半夏10;蜈蚣1条通络。即:
桂枝15炒白芍25附子30(先煎)炙甘草15
白术50砂仁10(后下)生龙牡各15
山萸肉15鸡血藤30党参20黄芪15
半夏10 蜈蚣1条
6剂
2009-6-9 时年61岁。
前年治疗后诸证缓解。近来多个证候复作。畏风,不耐寒热,被风处痛不适,有深入骨髓之感,近日气温26度以上骑车仍需穿长袖厚夹克。覆衣则汗多,露肤则畏风不适。动则多汗,略感气短。腿酸软胀,每于手心热甚则乏力腿酸,睡后减轻。后半夜眠浅易醒,纳便均佳。舌淡暗,苔后半偏左腻厚。脉沉紧(血压正常)。
桂枝15 生白芍15 附子30 生白术30
炙草15 山萸肉15 熟地30 山药15
茯苓20 生龙牡各20 龟板10 当归10
锁阳6 7剂
2009-6-17
服前方2剂后畏风大减,已经能吹电风扇。仍动辄多汗。腿酸未明显改善,腰背肩项酸胀不适,手心仍热,乏力,心中仍“空”,补诉:小便无力、余沥,稍觉尿急则腿酸,阳事不举仍同前年,腹胀,得上下通气则舒。脉右仍沉紧,左稍起,舌淡黯,苔白腻偏厚。
桂枝15 生白芍15 附子30 生白术30
葛根20 砂仁9g 龟板10 黄柏6g
炙草10 山药30 川朴10 制半夏15
茯苓15
7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