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已成为民间传统习惯,每到冬至以后,人们纷纷购买各种补品、补药,认为冬令才是进补的好时节。将冬季作为进补的好季节是有一定道理的。冬季是大自然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不例外。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人体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恒定,就需要消耗体内较多的能量。加上冬季人们的食欲增加,人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力就相应提高,此时进补容易被人体吸收、贮藏。同时,中药补品一般温性较多,宜于冬季服用。
为了正确进行冬令进补,必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了解自己的体质
中医素有"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和"热者寒之"等治疗疾病的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中药治病,也同时适用于冬令进补。进补时,要根据进补对象的不同身体状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进补方法。此外,还要区别进补对象是阴虚还是阳虚。阳气虚弱者,应该甘温益气,使阳气旺盛;而对于阴精亏损的人,则要用厚味之品补益精血,使阴精充足。对于阴虚火旺者与阳虚不足者,虽都用补法,但前者宜用甘凉清补,如蜂蜜、百合、鸭蛋、牛乳、鸭、莲子、冰糖等食物;后者宜用辛甘温补,如桂圆、荔枝、牛肉、鸡、海参等食物。总之,在选择滋补性食品时要有所区别,不能混淆。对于正在患急性病或传染病的人,则在进补时要辨别疾病性质。若病由热邪引起,要给予清凉的食物进补,如西瓜、鲜藕等;若病由寒邪引起,要用温热的食物进补,如生姜、羊肉、红糖等;若伴有脘胀、消化不良则要以消食为主,进补一些山楂、萝卜之类的食物。总之,进补不仅仅局限于吃补品,凡是对身体有好处,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的调养,都是进补。"秘者,通便谓之补"的意思是说:便秘的人,通大便也是一种进补的方法。
2、进补要重视脾胃功能
进补特别要重视脾胃功能。中医学认为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全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脾胃吸收了饮食中的精华,输布全身,是人体营养的来源。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对于战胜病邪、协调人体阴阳、强壮机体、恢复身体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地说,在大多数疾病过程中,肠功能减弱,则食欲大多减退,对此必须特别注意。因此,即使与病证相宜的饮食,也应适当控制,切忌一味进补。一味进补会增加脾胃负担,以致不能消化而使疾病加重,或引起其他疾病。
一些虚弱的患者,虽然很需要在饮食上给予进补,但由于脾胃功能低下,食欲不好,因而不能以滋腻厚味来滋补,而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补养食物,逐渐增强脾胃功能。
3、走出进补的误区
滥补是进补的最大误区,一般人总认为吃补品无坏处,其实不然。补特忌“无虚滥补”和“忌虚不受补”。
无虚滥补。无虚滥用补药,不但徒耗药物,浪费钱财,而且还会导致阴阳失调,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会受到扰乱。所以在进补之前,必须明辨虚实,以免遭受无虚滥补之殃。
虚不受补。一些虚弱患者,服用了补品和补药后,病证不减,反而加重或出现了口干、舌燥、失眠、脘胀、嗳气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出现这种情况,一种原因是由于患者脾胃虚弱,平时消化、吸收功能已不健全,而许多补药,特别是补血、补阴之品,如阿胶、龟、鳖等,多为滋腻,不易被吸收,容易滞留肠胃而产生消化不良等症状。另一种原因是由于补不对症。例如,阴虚患者盲目地用温热补药,使原有的阴虚证候加重。
另外,一个人患了病之后,要想恢复健康,光靠服用补品和补药是不行的,要恢复健康,绝对不能依赖补品和补药。身体虚弱,有因先天不足,也有因后天失养的。如饮食失调、情志不遂、房劳过度等。因此,体虚者除了进补之外,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胜似高级补品、补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