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拉开帷幕,是否刚写过年度总结?过去的一年无论过得怎样,都已成为过去,偶尔总结一下可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走今天的路,同时也为未来提供参考,但是不可过于纠结过去的得失,更不可有过强的后悔心理。对个人健康状况的总结也是一样。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问题出现的概率会上升,回望过去的一年,在健康方面的举措是否有许多收获和失误?不管结果怎样,我们还是要学习一下养生的方法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和快乐。
养生的方法很多,往往会让我们知难而退,但是大道至简,养生关键一点,就是今天专栏的主题:要养生先养心。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黄帝内经 素问》第一篇是“上古天真论”, 一开始就点出了中医的精华:强调养生之道,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开篇就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为什么上古之人会长寿?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为什么现代人会早衰?岐伯对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古时候的人,都能活一百多岁而动作不衰;在14的人,活到50岁就衰老了。是世道变了呢?还是人不行了?答案,在《黄帝内经》中已经告诉我们。
养生不需要繁琐的理论,名贵的药物,复杂的操练。关键在于,能否遵循养生之道。
那么,什么是养生?
养生之道,它不仅让无病的人使用之后,能够保障生存质量和自然寿命,而且让不遵守养生之道而得病的人使用之后,也能够保障生存质量和自然寿命。
我们再来看看《黄帝内经》提出三条中医基本原理:
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的身体状况很好,抗病能力很强,疾病就无法滋生、肆虐。人体的抗病能力哪里来呢?来自于正确的养生方法,。
2、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
高明的医生强调养生,庸俗的医生卖药治病。治疗病的技术再高明,也不如让人不得病高明。治未病就是无病要养生意思。
3、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得病之后,医生必需首先保障病人的生命,然后再去治疗病人的疾病。胃气,就是人体吸收外界有益物质为己所用的能力,人体怎样才能维持吸收外界有益物质能力呢?那就是保持一定的饥饿感。无论治病还是养生,如果选择损害胃气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有胃气,才有生命,才有长寿。
上述三条原则,都和养生密切相关,也只有养生可以达到上述原理的要求。
有一种说法,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养生而言,有一种说法是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心为君主之官”,心宁则体健,犹如国有明君,要体健就必须养心。心神不安,性情急躁,为致病之总因。养心,实为卫生第一要诀。心为君主之官,可以主宰五脏六腑。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气足精充神旺,气足精足神旺者,人体内部抵抗力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病自除。
故养生治病当以养心为先、为主。
回到健康年终总结的话题,有人会说,以前没注意身体,现在出现健康状况了,在养生是否太迟了;也有人会说,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我们年轻人工作都太忙,以后再说,更何况,我现在什么都不注意,体检报告依然正常,说明不需要管养生这件事;还有一类人,去年健康状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比如有住院、手术的经历,会突然改变观念,会变得念念不忘养生细节,电视看养生节目、报刊杂志看养生专栏,购书也是自己疾病相关的,生活除了疾病就没有其他的了。
这几类人都是不是很正确。
我的理解,养生最关键是养心,要养生,先养心!
养生是一种状态:神静心宁的状态;
养生是一种习惯:防患未然的习惯;
养生是一种生活:得失不惊的生活;
养生是一种愿景:一切变好的愿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