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梗阻性黄疸,肝门部胆道梗阻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情况,也是治疗的难点。所以这样,均在于其梗阻部位的特殊情况。胆道自肝内成形至汇合成胆总管,并引流至十二指肠,在形态上象一棵大树。胆汁流动方向是由肝内胆管(“树枝”)流向胆总管(“树干”),继而至十二指肠。肝门部胆管梗阻相当于大量“树枝”汇合成“树干”部位的梗阻。往往是单处病变引起双侧,甚至复杂多支胆管的梗阻。给引流手术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实现梗阻多支胆管的同时引流是治疗方面的挑战。
开刀手术之外,常见的微创手术治疗选择仅有PTCD或ERCP,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
所以提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连续数例患者因肝门部胆道梗阻ERCP放置数支内涵管(有医生叫作支架)后病情无缓解,甚至梗阻加重,转行PTCD治疗后,病情缓解。原放置内涵管因为对PTCD的不良影响,短期内再次行十二指肠镜检查,拔除。周折的治疗过程,既浪费了治疗时间,甚至错过治疗最好时机,引起胆管炎,也在经济上造成了浪费。
肝门部胆道梗阻ERCP治疗后为什么有时引流效果这么差呢?甚至有时会加重病情?主要是因为梗阻部位的特殊。肝门部梗阻,会大大增加ERCP时放置内涵管或支架的难度,有时勉强置入,也很难保证其合适位置(通过梗阻部位,至肝内扩张胆管内),置入位置不够深在,就无法实现通畅引流。多支内涵管集中在肝总管、胆总管位置,无法实现肝内胆管胆汁引流,就演变为胆总管异物,引起胆道更严重梗阻,有的患者因此在治疗后会加重病情。
相对于ERCP自“树干”向“树枝”方向的困难的逆向操作,PTCD的操作方向是自“树枝”顺行向“树干”方向,大大减少了通过梗阻部位的难度;在影像学上,借助造影剂,局部影像清晰度远超过ERCP时的透视效果,清晰的影像是支架或引流管精确放置的根本保证。
经PTCD途径,无论放置引流管或支架,其内径均远超过内涵管,引流通畅率得到保证。而且,引流管口径多样,在其陈旧后,仅需十数分钟即可更换新管。
PTCD途径,可以方便的进行双侧或多支胆管引流。对于一些特殊的良性病变(如胆肠吻合口狭窄),经PTCD途径,还可以进行球囊扩张等治疗,有可能完全治愈局部狭窄。?
综上,如果肝门部胆管梗阻引起梗阻性黄疸,无论什么病因,在选择胆道引流方式时,应慎重在PTCD途径或ERCP途径中作出合理选择,以尽快控制病情,免走治疗弯路,绝对避免无谓的“置入又短期取出”的尴尬,避免经济上无谓的花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