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患儿感冒时最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发热越厉害,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由于免疫功能尚没有发育成熟,抵抗力不强,即使有严重的肺炎,也很少出现高热。因此,发热程度并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些患儿虽说高热40℃,但病情可能并不严重,否则一定会表现在精神上,很可能会精神萎靡或者嗜睡,遇到发热就给退热药。是否使用药物退热一定要根据发热的程度,体温在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为高热。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后,体温仍>38.5℃则最好使用退热药物,因为患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引发高热惊厥。持续高热,会导致人体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增加,从而加重各个脏器的负担,容易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失调,特别是心脑血管。超高热(>41℃)可以导致脑细胞损伤,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物理降温方法实施不到位多喝水补充体液给患儿多喝水补充体液是第一要务,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各种果汁饮料都可以选择,但最好还是白开水。温水擦拭,而非酒精擦拭。温水擦拭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水的温度在34―37℃比较适宜,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患儿。每次擦拭的时间>10 min。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可重点擦拭孩子颈部、腋下、肘窝、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行走处,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
降低环境温度并不适合所有患儿患儿退热需要和周围进行热交换,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利于退热,最好的环境温度是20―24℃,以使体温缓慢下降。切记一定不能捂汗,防止出现捂热综合征等。对于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其体温就会慢慢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患儿发热的早期伴随有畏寒、寒战,则不适合这种方法。退热贴的退热效果有限退热贴由于面积很小,退热效果有限。退热效果好的药,就是好药。
如果经过多喝水和物理降温患儿还是高热不退,特别是超过38.5摄氏度,一般就要使用退热药物。有人以为退热效果好的就是好药,实则不然,一定要兼顾该药的不良反应。一般而言,退热药的退热效果和不良反应成正比,效果越好,不良反应越大。相对来讲,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比较好,相对不良反应小,正常剂量下基本安全,是目前的最常用的儿童退热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