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患淋巴瘤在北京逝世。一时间,我院血液内科门诊因淋巴结肿大或是怀疑自己得了淋巴瘤的患者剧增。 绝大部分淋巴结肿大的病人一般表现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在其引流区域组织找不到感染灶,一般为非特异性炎症所致,肿大淋巴结可长期存在,甚至伴随终生,无需特殊治疗。甚至一些病人体表根本没有触及肿大淋巴结,只是有些疲乏或头晕等轻微症状,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淋巴瘤。其实一般的淋巴结肿大根本没必要如此惊慌。
淋巴结肿大一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感染性淋巴结肿大,占绝大多数,包括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特异性感染性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结结核、丝虫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性病性淋巴结肿大、蛇毒性淋巴结炎),全身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麻疹、猫抓病、恙虫病、腺鼠疫、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弓形虫病、兔热病、黑热病等)。
二、肿瘤性肿大,包括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瘤、组织细胞增多症以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等。
三、变态反应性淋巴结肿大,包括反应性淋巴结炎、成人Sail病、变应性亚败血症、急性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四、其他淋巴结肿大,包括结节病、脂肪沉积病等。
以淋巴结的肿大与否,来判断该部位是否遭受感染,在医学上是行之已久的诊断方法之一。发现淋巴肿大后,需结合病史、症状(如发烧、体重减轻、盗汗、皮肤红肿热痛等)、身体检查(包括淋巴结的位置、大小、软硬度与周边组织的相关性等)、血液常规与生化检查及其它特殊检验(如微生物检查、骨髓及淋巴结切片检查等)等来判断病因,并提出适当的治疗方案。
病史对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如急性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者,大多是感染性疾病所致;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在其引流区域组织未找到感染灶者,一般均为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者,最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但如果淋巴结呈进行性增大的病人伴有长期低热、盗汗、消瘦,要怀疑有没有淋巴瘤的可能。
淋巴结触诊对于鉴别淋巴结肿大的病因也很有意义。可依据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数目、外形、硬度、压痛、活动度和局部皮肤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急性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刚刚肿大时多柔软、有压痛和痛感、表面光滑、无粘连,一般不引起巨大淋巴结肿大,应用抗生素治疗,多能很快消退。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局限性淋巴结肿大,一般肿大淋巴结相对较小,或呈扁平状,质地柔软,无压痛,表面光滑,可长期存在甚至伴随终生。淋巴结结核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颈血管周围,大小不一,有时成串,可互相粘连,如发生干酪样坏死,亦可触及波动,晚期常溃破,不易愈合而形成瘘道,愈合后形成不规则瘢痕。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质如硬橡皮,呈块状,可以融合,但生长很快的淋巴瘤所致的淋巴结肿大,也可有疼痛感。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常质地坚硬,一般无压痛。
当然,以下几点临床表现应考虑淋巴瘤的可能性,需要及时到血液内科或肿瘤科门诊就诊:
1、不明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动度方面符合淋巴瘤特点的(常见的颈部、腋下质韧的淋巴结肿大);
2、原来诊断为“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经正规疗程的抗结核或一般抗炎治疗无效时;
3、淋巴结肿大及发热虽有反复,总的趋向为进展性;
4、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特别是伴有皮痒、多汗、消瘦及发现表浅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双侧滑车上淋巴结肿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