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胚眼的宫内发育―从十月怀胎做起
胚胎时期眼的发育和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关系密切。怀孕4周时,眼部开始发育,眼的各解剖结构开始逐步发育分化,怀孕15周时胎儿可以感觉到光了,此时用光刺激胎儿,可能会有相应的反应了。
怀孕27周时胎儿已经能睁眼和闭眼了,此时用光照妈妈的腹壁,胎儿已经会将头转向光源了,怀孕30周时宝宝已经能分辨出光亮和黑暗了,甚至会来回追找光源了。刚出生时眼的结构已基本发育完善,而功能尚需要逐步发育成熟,刚出生时宝宝的视力很差,仅能看到眼前十几公分的物体。
有一部分眼部疾病由先天异常所致,造成眼的先天异常主要有两大原因:
(1)基因遗传;
(2)外因所致的宫内发育异常。对于优生优育而言,后者是相对可人为控制和避免的,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孕妇需做好孕期保健包括:
(1)孕期前3个月,要预防风疹等病毒的感染,减少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
(2)远离各种物理射线(如X射线)的辐射伤害,以避免一些眼部畸形的发生;
(3)避免腹部外伤和子宫受压后引起的眼部神经及肌肉发育异常;
(4)慎服各种化学药物,以免出现多种眼部畸形;
(5)注意补充营养,如缺乏维生素A,胎儿可能会出现夜盲或干眼症等疾病;
(6)戒烟禁酒,吸烟易致胎儿流产、早产和各种眼部先天异常,饮酒易致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2、从“白眼球”到“黑眼珠”―眼的结构
我们的眼睛是一个直径约为2cm的带蒂的球体,这个蒂就是在眼球后表面通向大脑的视神经。球体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眼球壁由外向内分为外、中、内三层。
(1)外层由角膜和巩膜组成,前面突出的透明部分为角膜,可以透出后面棕色的虹膜颜色,即人们俗称的“黑眼珠”,周围白色的部分为巩膜,即人们俗称的“白眼球”。
(2)中层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组成,都含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组织。虹膜位于眼球前面,中间形成圆形的瞳孔。睫状体前连虹膜,后接脉络膜。脉络膜衬贴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有丰富的血液循环营养视网膜。
(3)内层为视网膜,是形成视觉信息的关键部位。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如果将眼球比喻成鸡蛋的话:那么眼球壁就类似于鸡蛋壳,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视网膜就象蛋膜,位于蛋壳的最内层,而玻璃体就像鸡蛋清一样紧贴着蛋膜,能支撑蛋膜不脱落、塌陷。
3、眼的构造与照相机
我们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结构几乎一模一样,因此人们习惯将眼睛比作全自动照相机。和照相机一样,我们的眼睛也有“光圈”、“镜头”、“暗箱”和“底片”,能把大自然五彩缤纷的景物都拍摄进去。而且,眼睛比最高级的照相机更为精密和自动化。人眼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随着射入眼睛的光线强弱的变化,瞳孔可以缩小或扩大,起到调节光线的作用。
透明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起到光线会聚的作用;脉络膜有着丰富的血液循环,衬贴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为棕色的色素膜,对光线有遮挡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暗箱;而位于最内层的视网膜具有感光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外界光线通过我们透明的角膜和晶状体进入眼内,由人眼经过精细调节(主要由晶状体调节完成)后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形成清晰的物像,达到良好的视觉。就类似于我们通过精密的照相机调焦后获得清晰的照片一样。
4、人眼的成像VS大脑的成像
自然界物体发出的光或者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体不是倒立的,而是正立的呢?因为物像在被人眼感觉到之前经过了大脑的加工和处理。
人眼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也称为感光细胞(视锥和视杆细胞)受到光的刺激后,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转换成为神经冲动,并通过人眼的视神经(传导人眼视觉冲动的神经)传入大脑的视觉中枢,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和综合分析,从而产生了视觉,我们就看清了物体,此时看到的物体为正立的立体像。因此,人眼的成像要经过视觉系统和大脑中枢两个过程才能完成。
5、何为人眼的高级视功能
人有两只眼睛,双眼所处的位置有所差异,这样物体在双眼视网膜上的成像也会有细微的差别,正是由于此差异的存在,被大脑中枢进行分析、加工、整合,形成一个有三维空间深度感的完整印象,这个过程就形成了双眼视觉,这也是立体视觉的产生过程。
双眼视觉是人类最高级的视觉功能,正是因为形成了双眼视觉,人类才能更准确地获得外界物体形状、方位、距离等概念,而立体视是最高级的双眼视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如驾驶、球类运动、上下楼梯等等都离不开良好的立体视功能。一些精细作业尤其需要良好的立体视功能,如使用显微镜、绘画、建筑设计等。
当立体视功能出现障碍时,就有可能出现分不清楚物体远近,走楼梯容易摔跤,开车容易追尾等等不良事件。立体视觉直到5-6岁才发育成熟。当眼球发育异常,如出现斜视,弱视等疾病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的疾病对立体视的建立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6、色觉―让你拥有多彩的世界
人眼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人们之所以能分清五颜六色,看到缤纷多彩的世界,是视锥细胞起了主要作用。视锥细胞主要有三种,分别对红色、绿色和蓝色敏感,在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下,这三种细胞兴奋的比例不同,从而能够使人眼看到大自然中的众多丰富多彩的颜色。
大部分人以上三种视锥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正常,能够准确地辨别各种不同的颜色,但是有一部分人因为遗传或后天眼病而造成了色觉异常,他们对色彩的辨别力较差或完全丧失,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色弱和色盲。又按对不同种颜色的辨别力减弱或丧失分为不同类型的色弱和色盲。
7、儿童视觉发育的特点―敏感期和关键期
儿童的视觉从出生到发育成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发育的重要阶段,即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孩子出生时视力很弱,只对光有感觉,还没有建立起双眼视觉功能。此后,在外界环境的不断刺激和眼睛自身组织结构正常发育的基础上,视力和双眼视觉功能逐渐发育起来。
一般认为3岁以前的视觉发育最为重要,称为关键期,3-10岁为敏感期,因为在这两个时期,人眼视觉的发育尚未成熟,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年龄越小,可塑性就越大,一旦等到视觉发育成熟后就再进行干预就不可逆转了。因此,一切影响到视力和双眼视觉发育的不良因素都应在这两个时期内进行纠正,才有可能得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8、注重新生儿眼保健,促进儿童视觉发育
孩子的眼保健在出生以后就不可忽视。刚出生的婴儿眼睑皮肤上常常覆盖一层灰白色胎脂,可以起到保护皮肤,保持体温的作用,一般不需要用力擦洗。另外,家长要留意孩子的视力状态,虽然此时的婴儿视功能很差,也无法明确表达其视力好坏,但家长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大致判断视力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尽早就诊眼科医生。
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眼睛的视觉功能也逐渐发育至完善。首先是光线强弱对视觉功能的影响,由于婴儿刚出生时视力很差,需要有光线刺激才能逐渐发育。初生的婴儿多数时候都处于睡眠状态,家长往往喜欢将卧室的灯光关掉,所以当婴儿处于觉醒状态时,应该保持室内光线明亮,以利于视力的发育。但过强的光线进入眼内也会造成婴儿视网膜的损伤,应尽量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婴儿的眼睛,如照相机的闪光灯、强烈的日光、吊灯等等。
其次是物体对视觉发育的刺激,色彩鲜艳的玩具有助于孩子视觉的发育。婴儿月龄较小的时候,一般都平躺在床上,家长喜欢在其床头上方挂上一些玩具逗玩孩子,但应该时常变换玩具的位置,时近时远有利于眼球运动的灵活度,以避免孩子长时间注视同一位置而产生集合疲劳或斜视,玩具也应该是从大到小以适应眼球的发育过程。
延伸阅读
1、眼睛的解剖
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人的眼睛近似球形,包括眼球和眼附属器。眼球包括眼球壁、内容物、神经和血管等组织。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外层由角膜和巩膜组成,前1/6为向前凸起的透明角膜,横径约11.5-12mm,垂直径约为10.5-11mm。后5/6为乳白色且质地坚韧的巩膜,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中层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为葡萄膜。从前到后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呈圆环形,位于晶状体前,表面有辐射状凹凸不平的皱褶,称虹膜纹理和隐窝,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瞳孔通过扩大或缩小对光线起到调节作用。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为宽约6-7mm的环状组织。睫状体是平滑肌,有调节晶状体曲度的作用。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细胞,其血液循环营养着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的作用。
内层为视网膜,为一层透明的膜,位于脉络膜的内侧,也是形成视觉的最关键区域,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称为黄斑,其中央有一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盘,又称视乳头,距黄斑鼻侧约3mm,为一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竖椭圆型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眼的屈光介质。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玻璃体以及维持眼压的作用。晶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和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晶状体富有弹性,但随着年龄增长弹性逐渐减弱。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占眼球容积的4/5,前面有一凹面以容纳晶状体,其他部分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贴。
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和眶脂体与眶筋膜。
2、人眼的三级视功能
人类所拥有的双眼,为人们的视觉功能带来了无限的好处,不仅增加了人眼视觉分辨率、扩大了视野、还提供了三维的立体视觉。人类的双眼视功能可以分为三级:
同时视:为一级视功能。是指双眼能同时注视物体并感知物体的能力。
融合功能:为二级视功能。是指在同时视的基础上,大脑能将双眼所看到的有细微差别的像融合成一个完整像的能力。
立体视:为三级视功能。是指在双眼同时视和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大脑复杂的认知过程,最终眼睛对周围的物体产生远近,深浅,高低三维空间位置的分辨感知力。
视觉功能在于识别外物,确定外物的方位,并确立自身在外界的方位,双眼视觉优于单眼视觉之处,不仅有两眼叠加的作用,降低视感觉阈值,扩大视野,消除单眼的生理盲点,更主要的是具有三维立体视觉可以使主观的视觉空间更准确反映外在的实际空间。立体视觉使得手眼协调更为准确。其在现代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3、色盲和色弱
色觉正常者能够准确地分辨各种颜色,当因遗传或后天原因引起对某种或所有颜色的辨色能力减弱(色弱)或完全丧失(色盲)时,我们称之为色觉异常。其分类如下:
一色视 全色盲
红色盲
先天性色觉异常 二色视 绿色盲
紫色盲(青黄色盲)
红色弱
异常三色视 绿色弱
色觉异常 紫色弱(青黄色弱)
完全色盲
后天性色觉异常 红绿色盲
部分色盲
紫色盲(青黄色盲)
先天性色盲是一种性连锁隐性遗传病。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色盲基因位点位于X染色体短臂上。因此,男性只要其X染色体尚有色盲基因位点即表现为色盲,而女性必须要两条X染色体都有色盲位点才表现为色盲。若女性有一条X染色体有色盲基因,她就是基因携带者,可以传给她的后代,而她并不表现为色盲。
色盲者由于无法正确辨认颜色,因此在某些职业选择方面受限。如需要辨别颜色来工作的化工行业、纺织与印染业以及冶金与铸造业等的人员;需要准确辨认各种颜色信号的飞机、船、火车以及汽车等交通驾驶员;此外,如绘画、工艺美术、医疗和摄影等各个行业均对辨色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部分色觉异常患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而达到治愈。据报道,在英美,用红光刺激疗法治愈率为35%;在日本,用生物电疗法治愈率为49%;还有的国家用色光训练法也能治愈。在我国,则是用综合疗法来治疗。对于以上仪器治疗无效者,可以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色盲或色弱眼镜和隐形眼镜,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矫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