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是病态
您的孩子患有儿童多动症吗?
童童今年十一岁,正上小学三年级,但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好动,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并且经常撒谎。父母和老师对他采取多种措施后,都没有什么效果。无奈,只有把他送到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寻求专家的帮助。据童童父母介绍,童童从幼儿园开始就比较好动,不容易遵守纪律,常写错字。在小学一年级时成绩尚可,但波动很大。进入三年级后,成绩越来越差,由原来的班级中上水平变成了差生。考试时常常把很简单的问题搞错了,但有时较难的问题也能解答出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并常走神,但在家看动画片或特别喜欢的电视剧时则能坚持较久。童童还常常撒谎,有意无意地喜欢打一下、弄一下同学。因此,三天两头就有同学向老师告状。一开始父母打他,并非常严厉地进行管教,但作用很短暂,收效甚微。同学、老师也越来越讨厌他,老师还责怪童童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而父母则埋怨老师没教好,因此双方的关系也逐渐紧张起来。童童父母说,已经半年多没去过学校了,怕遇上班主任彼此尴尬。
经检测,童童身体并无异常,智力测定也在正常范围,但注意力测定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度。儿童发育专家、台一医儿科主任应小明医师诊断说:童童得的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症,俗称儿童多动症。多动症一般发病幼年,可延续到成人,但以学龄儿童症状最为突出,据统计有5―10%学龄儿童患有多动症,男孩比女孩多,比例5:1,其中65―80%多动症儿童出现学习困难。一般来说,多动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一、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短暂、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一件事;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或走神开小差等。
二、活动过多。包括常常手脚不停、坐不住、小动作多、话多、乱跑、乱跳、爬上爬下、不知危险;喜欢惹人、常与同学吵嘴、打架等。
三、冲动任性、情绪易激动。多动症儿童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怒、易哭、常发脾气;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表现幼稚、缺乏荣誉感、不辨是非,有的说谎、逃学、欺骗,有的外出不归,甚至染上恶习。
四、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虽然智力正常,但大多都表现出学习困难,记忆辨别能力差。有的智力很好,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表现为忽上忽下,成绩波动很大,抓一抓成绩就上去,不抓就下降,甚至造成留级。
五、合并其他行为异常。如撒谎、遗尿、咬指甲、抽动症、口吃、挤眉、眨眼等。
说起孩子的毛病,童童的父母是一脸忧愁:怎么会得这种病呢?儿科专家指出,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因素多种多样,目前医学上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找到原因:
一、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数量不足,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二、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
(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
(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
(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三、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四、其他因素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也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其实近年来,随着生活的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严重影响孩子学习困难及身心健康的时代病。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儿童多动症患儿近2000万人,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主任说:“自2000年我院儿科开设了专业门诊以来,接诊过的儿童多动症病例已在千例以上。”
在治疗儿童多动症方面,目前医学界一致认为:儿童多动症应及早治疗、综合治疗。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和预后上,可有显著的差异。而家长和老师也应该认识到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治疗上一般以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两种方法为主,并且两种方法同时进行。”台一医儿科专家应小明说:“对儿童多动症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不能代替教育,药物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应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同时,要想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四方面(患儿、家长、教师、医师)的互相配合。” 在此专家特别强调,家长包括老师要正确对待多动症患儿,分析原因,并及时有效医治。
相关链接:怎样确定孩子是否患多动症?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诊断标准,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分为A、B两类症状:A、注意力不集中;B、多动、冲动。这两类症状的特点为:
A、注意力不集中:
①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常难以在细节问题上集中精力或常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②在学习、工作或娱乐活动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③在与他人谈话时常显得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④不能按要求去完成作业、家务及工作任务(并非处于抵制行为或不理解);
⑤对于构思筹划性的作业和工作常感到很苦难;
⑥常不愿或回避从事需要耗费精力的工作,如课堂或家庭作业;
⑦经常丢失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如课本、作业学习用品、工具等;
⑧常因外界刺激而很容易分心;
⑨日常生活中很健忘。
B、多动、冲动:
①坐者手脚不停地扭动,常显得烦躁不安;
②在课堂上或其他不应随意走动的场合常擅自离座;
③常在不适宜的场合跑来跑去、爬上爬下,在青少年或成人只是有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④很难安静地参加游戏或课余活动;
⑤常常一刻不停地活动,犹如被机器驱动一样;
⑥讲话常喋喋不休、多嘴多舌、冲动;
⑦常在问题尚未问完时就抢着回答;
⑧很难耐心地依次排队等候;
⑨常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讲话和游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诊断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备A、B两类症状中的6项及以上,疾病必须至少持续6个月。症状与发育水平不相一致,达到难以适应的程度。
(2)两类症状均出现于7岁以前。
(3)某些表现存在于两个以上场合。如在学校、家庭、工作室或诊室。
(4)在社交、学业或职业等功能上有临床缺损的明显证据。
(5)排除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可能。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或人格障碍等。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临床分型:
①混合型:同时具备A和B类症状中的6项及以上;
②注意力涣散型:仅具备A而不具备B类症状中的6项及以上;
③多动冲动型:具备B而不具备A类症状中的6项及以上。
一、注意涣散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
1、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
2、上课常常不听讲。
3、注间容易随境转移。
4、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
5、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二、冲动任性
1、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2、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3、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
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活动过多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2项:
1、坐立不安。
2、经常奔跑。
3、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
4、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
5、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
6、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
7、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下课时、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而他仍约束不住,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
第二,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所谓“不伴多动的多动症”。在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三、行为治疗
行为疗法是利用学习原理来纠正孩子的不适宜行为的一种方法。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就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并求巩固;而当有些不适宜行为出现时,就要加以漠视或暂时剥夺他们的一些权利,这样就会促使这些行为逐渐消失。如教师把患儿在上课时间内屁股扭动的次数记下来,倘使减少了,就加以表扬,并且每天给家长带一份报告去,扭动次数减少了,家长就根据报告给予奖励。而奖励的办法可根据各家的具体条件确定,如准许其晚上看电视,或假日去动物园,或奖励给玩具等。
四、饮食疗法
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酷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发生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相反,有些多动症的患儿只要限止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减轻,因此,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大红是、柑榄等食物。
2、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锌缺管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3、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肉等。
4、应少食含铅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多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爆米花等食品。
5、应少食含铝食物。因为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金属。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因此,过多地吃油条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不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