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吸收后即进入肝脏,在肝内的浓度较血液及其他器官中高。由于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即为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原因不一,有的药物对肝细胞具有直接毒性,无选择性地损害肝细胞的所有结构;有的药物最初只干扰肝细胞中某一代谢过程,而后才间接地促使肝细胞脂肪变或坏死;也有的药物性肝损害只发生在某些个体,属于机体的一种变态反应(免疫反应),通过抗原(药物多为半抗原)抗体结合,干扰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根据肝脏的病理表现,一般把药物性肝损害分为三型,即肝细胞型、胆小管阻塞型和肝细胞胆管型。肝损害发生后,临床常表现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或伴有黄疸。如能及时停药,多能恢复正常;极少数病人也可进一步恶化,发展成继发性肝硬变。药物性肝损害以肝细胞型病变最为常见。
致病原因
1、为了治疗疾病,服用了肝毒性药物。这种情况十分多见,例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痨药物,脏器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而这些药物恰好都对肝脏有损害。
2、患者自己乱用药。一些人有病不找医生,自己去药店买药,但又根本不了解所购药物的不良反应,买来就用,结果造成肝损害。
3、轻信广告,购买假药。
4、中西药物混合使用,中药制剂中添加了西药,这时再联合西药,服用的药量超标。
类型
1、只引起肝内淤胆、小胆管及毛细胆管胆栓形成并无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 属于此类的药物有:口服避孕药,甲基睾丸脂酮等。
2、可引起胆汁淤滞及肝细胞坏死二方面病变 属于此类的药物有:氯丙嗪,硫尿嘧啶,红霉素,酚噻嗪,磺胺等。
以上二类当停药或减量时病变反应消失,故遵医嘱用药不致引起上述病变。
3、引起较明显的肝细胞坏死 肝细胞有脂肪变性,嗜酸性变及明显的坏死并伴有炎症反应。属此类的药物有:氟烷(吸入性麻醉药),扑热息痛(退热止痛剂),异菸肼,氨基甲基叶酸(抗癌药),四环素等。此类损伤停药后一部分可恢复,如大量持续服用,病变进展,最终导致肝硬变及肝功能不全。
表现
药物引起肝炎通常会发生在用药后的1~4周,具体表现和其他肝炎大致相同,有以肝细胞损害为主者,表现为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黄、肝区不适等,肝脏肿大伴有压痛,转氨酶升高,血象中嗜酸细胞升高;有以胆汁瘀积为主者,表现为肝内小胆管胆汁瘀积,并伴有肝细胞损害,表现为皮肤、巩膜、小便黄染,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
严重的药物性肝损害也会引起大片肝坏死,形成重型肝炎,出现严重黄疸、凝血机能障碍和肝性脑病,有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如诊治不及时,有可能危及生命。肝细胞坏死,经过救治,生命得以保全,但是坏死组织有可能被广泛的纤维结缔组织取代,形成坏死后肝硬化。
(1)对于肝病患者,应考虑到药物引起的可能,因此要详细询问服药史,如用药剂量、开始用药和停药时间、距发病的间隔等。文献资料表明,约有50%~70%的药物性肝炎患者是在用药后2周内发病的,约有80%~90%在8周内发病。此外,还应了解职业上接触过何种药物或化学物质。
(2)注意有无发热、皮肤粘膜损害、皮疹、关节痛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等过敏征象。还要注意肝脏的大小,因有些药物可致无症状性肝肿大。
(3)应注意与急性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梗阻性黄疸及肝硬变等相鉴别。
(4)肝活体组织的检查,可见门脉区炎症,并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及淤胆时,有利于药物性肝炎的诊断。
(5)有人认为在肝病恢复后,做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对诊断有帮助。有人推荐用小剂量有关药物作激发试验,用药前后分别测定多种血清酶的活性,用药后连续多次测定均较用药前明显增高,可考虑药物性肝炎。但药物激发试验仅有40%~ 60%的阳性,有的重复给药时间长,激发试验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故不可轻易采用。
应对措施
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炎,应该立即停用已知或可疑的药物,减少活动,给予保肝解毒药物治疗,如维生素,保肝降酶经典药物――水林佳等。根据引起肝脏中毒的具体药物种类,应用对症的解毒药物,如异烟肼引起的药物肝炎,可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6静脉点滴。对于过敏体质、黄疸较深者,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待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
治疗原则
(1)立即停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2)一般治疗与其它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肝炎相同,如及时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如有出血、肝昏迷应按出血、肝昏迷处理。
(3)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有出血倾向加用维生素 K。
(4)尽量用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药剂,如异烟肼引起的肝炎可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B6静点。
(5)有过敏、黄疸较深、病情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待病情减轻后逐渐减量。
(6)胆汁淤积型的患者应用苯巴比妥与消胆胺治疗,黄疸重者可用中药茵栀黄治疗。
预防
①医生和患者都应熟悉所用药物的性能和不良反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肝毒性药物。
②不符合治疗药物的适应症时,千万不能勉强用药,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使用剂量用药。
③对原有药物过敏史及肝、肾疾病的患者,用药更要谨慎,尽量少用药。
④对必须用药者,尽量选用同类药物中肝毒性较小的药物,或用其他药物代替。非用不可者,可短期或交替使用。
⑤新药物使用时,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监测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联合用药时,需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肝损害叠加。
药物为什么会引起肝炎
其一,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的肝脏毒性作用,使肝细胞膜及细胞骨架被破坏,或使核酸转化和突变而致肝细胞死亡。
其二,某些药物干扰细胞代谢的某些环节,如抑制酶的活性或阻碍某一分泌过程,造成肝功能降低。
其三,有酶诱导剂作用的药物可加速药物本身及其他药物的代谢,产生更多毒性产物而损害肝细胞;有酶抑制剂作用的药物可提高其他药物的浓度,增加其毒性或使药物在肝内蓄积,造成肝损害。
其四,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过敏反应,通过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造成肝细胞被免疫系统识别杀伤,损害肝功能,甚至造成重症肝炎。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有哪些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相当广泛,中西药物中都有不少药物有肝毒性,西药最为常见的有:
1、抗生素类,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四环素类等等。
2、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3、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
4、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
5、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
6、镇静药:苯巴比妥等。
7、抗甲亢药物:他巴唑、甲亢平、丙基硫氧嘧啶等。
8、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等。
9、降糖药物:优降糖、拜糖平等。
相关文章